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金匮要略》核心理论与临床应用指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金匮要略》核心理论与临床应用指南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312/07/6143324_1148717309.shtml

《金匮要略》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主要论述了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各科杂病的证治,是中医临床实践的重要指南。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金匮要略》的核心理论框架、重点病证与治法、实用诊断技巧以及临床应用贴士。

一、核心理论框架

  1. 病因病机
    三因学说: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不内外因(饮食、劳倦、外伤)。
    正气为本:“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强调人体正气强弱决定疾病发生。

  2. 辨证纲领
    脏腑经络辨证:以五脏为中心,结合经络传变分析疾病。
    六经辨证辅助:如太阳病(表证)、阳明病(里实热)等。

  3. 治则总纲
    治未病:未病先防(如四季脾旺不受邪);既病防变(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同病异治 & 异病同治:如水肿和痰饮均可温阳利水(异病同治);同是咳嗽,外感用麻黄汤,虚寒用苓甘五味姜辛汤(同病异治)。

二、重点病证与治法
(一)内科杂病

  1. 痰饮病
    分类:痰饮(狭义)、悬饮、溢饮、支饮。
  • 核心方:
  • 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
  • 十枣汤(攻逐悬饮);
  • 小青龙汤(外寒内饮)。
  1. 湿病
  • 表湿:麻黄加术汤(发汗祛湿);
  • 里湿:防己黄芪汤(益气利湿)。
  1. 虚劳病
  • 阴阳两虚:小建中汤(温中补虚);
  • 肾阳虚:肾气丸;
  • 肝血虚:酸枣仁汤(虚烦失眠)。
  1. 黄疸
  • 阳黄:茵陈蒿汤(湿热);
  • 阴黄:茵陈五苓散(寒湿)。
  1. 胸痹
  • 痰阻胸阳:瓜蒌薤白白酒汤(胸背痛);
  • 虚实夹杂:人参汤(虚证明显)。

(二)妇人病

  1. 产后三大症:
  • 痉(抽搐):葛根汤;
  • 郁冒(头晕):小柴胡汤;
  • 大便难:增液润燥。
  1. 妇人杂病:
  • 温经汤(冲任虚寒);
  • 当归芍药散(血虚水停)。

三、实用诊断技巧

  1. 望诊重点:
  • 面青为痛,面黑为劳,面赤为热。
  1. 切诊关键:
  • 脉浮主表,脉沉主里,脉弦主痛/饮病。
  1. 问诊要点:
  • 口渴与否辨寒热(渴为热,不渴为寒)。

四、速记口诀

  1. 病因三因:外因六淫,内因七情,不内外因食劳伤。
  2. 治未病两防:未病先防强正气,既病防变截传经。
  3. 痰饮四兄弟:痰饮(苓桂术甘)、悬饮(十枣汤)、溢饮(小青龙)、支饮(葶苈大枣)。
  4. 虚劳三宝:小建中、肾气丸、酸枣仁汤安睡眠。

五、临床应用贴士

  1. 优先扶正:慢性病多虚证,补脾胃为根本(如薯蓣丸)。
  2. 治湿关键:湿性黏滞,需配伍行气药(如白术配茯苓)。
  3. 方药灵活:如桂枝汤既可治外感,又可调和营卫治内伤。


掌握这些框架和方证对应,临床遇到杂病时可按病机快速选方,再结合具体症状加减化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