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觉得人生好困难好迷惘?吴淡如揭解锁逆境4关键 千万别逆来顺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觉得人生好困难好迷惘?吴淡如揭解锁逆境4关键 千万别逆来顺受

引用
1
来源
1.
https://health.tvbs.com.tw/life/348643

你是否曾在面对人生的困难时,感到无助与迷惘?作家吴淡如分享,内心的坚强并非天生,而是通过挑战与自我对话逐步养成的。当逆境来临时,不逃避、不寻求他人的解答,而是冷静自我探问解决之道,而这就是内心变得坚强的开始。

保羅·史托茲(Paul G. Stoltz)提出了逆境商数AQ(Adversity Quotient)的概念,通过一个公式:CORE = C+O+R+2E(抵抗挫折的商数=控制+归因+延伸+两倍的耐力),揭示了抵抗挫折能力的构成。这不仅是一个理论上的概念,通过临床研究与企业实证,高AQ的人在销售业绩、创造力、沟通能力乃至手术恢复上都展现出显著的优势。这个观点挑战了我们对于“成功者模型”的理解,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自我审视方法。面对困难,我们是否能通过提升自身的逆境商数,转化为更具韧性、更能克服挫折的人?

关键1:自我控制,而非控制别人

在面对逆境时,“控制”(Control)的概念变得格外重要。问题不在于是否真的能控制局势,而在于你是否觉得自己有这个能力。有人面对困难时容易放弃,觉得“时运不济”;而有人即使在逆境中也相信能控制结果,不让情况恶化。实际上,问题往往出在人们将控制力错误地用在了试图改变他人而非自身上,这种行为不仅无益,反而可能令事态更糟。真正的控制,源于对自我意志的控制,而非试图控制他人。

关键2:失败一定有原因

“归因”(Owing To)方式对于如何面对逆境至关重要。当遭遇挑战,人们倾向于将原因归咎于外部因素或内部控制。那些常对外部因素如天灾人祸责难,选择外部归因的人,往往忽略了自我改变的可能性,自我辩解成为放弃努力的借口。相反,内部归因不是自我责骂,而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善现状。高AQ的人避免对自己或他人过于严苛,而低AQ的人不论是否严厉自责还是指责他人,都忽略了积极努力的重要性。自怨自艾的人终将无人能扶,而将问题归咎于外部的人,将难以在关系中获得真正的幸福。

关键3:一切都要止损!

“延伸”(Reach),意味着“不让损失进一步扩大的能力”。面对挑战,有些同事选择退缩,自称无法胜任,尽管初来乍到时他们满怀志向,承诺会学习与克服困难。这种态度,让他们成为团队的负担,反而在他们缺席时团队压力降低。我的经验也类似,从乡村到台北求学,面对各种挑战和压力,我从未放弃。在商学院中,虽然我是外行,但我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选择努力学习。这种坚持让我在某些课程中获得了A等成绩。即使在面对不擅长的领域,我也从未退缩,始终坚信努力将带来成果。“宁可战败,不能白白投降”是我自勉的格言,它提醒我即使面对失败,也不能轻易放弃,因为成功可能就在眼前。

关键4:把面子先丢一边去

2E象征着两倍的耐力(Endurance),这种耐力超越了忍耐,它更多关联于意志力。史托兹将其视为面对逆境的关键能力,认为真正的耐力是将挑战视作暂时的,从而保持乐观主义。例如,在楚汉之争中,刘邦展现出的耐力明显胜过项羽,后者面对失败的承受力较低,反映了耐力也是在逆境中恢复信心的勇气。塔雷伯在《反脆弱》一书中进一步阐述,经历波折后仍保持坚韧的人,实际上建立了更强大的生存机制,体现了尼采的观点:“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这段描述不仅强调了耐力的重要性,也提出了通过挑战成长的可能性。

逆来顺受不是选项,逆境反使火焰更旺。逆商可不是逆来顺受,它是拥有坚韧自我的人,才能承受巨大压力;光忍受是没用的,相信能够用行动改写困局的人都拥有开放的心态。在投资世界中,黑天鹅可能带来巨大损失,但也可能是让你找到低点的契机。《反脆弱》讲的就是:风可能熄灭蜡烛,但也可能使火越烧越旺,人在极度脆弱的状况下,仍可能从波动和不确定性中获益。

本文摘自《穷思维、富逻辑:人生实用商学院之致富之前先自主》吴淡如 著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