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赵城:1835年的血光和酷刑
山西赵城:1835年的血光和酷刑
1835年,山西赵城县发生了一起震惊朝野的"曹顺起义"。这场由耿峪村村民曹顺领导的起义,不仅残忍杀害了知县杨延亮及其家人,还引发了清廷的严厉镇压。本文将依据历史档案,还原这场起义的来龙去脉,以及其中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光绪版《山西通志》名宦录,载入在“曹顺起义”中罹难的赵城知县杨延亮
清代赵城县典史署(俗称武衙门)遗存
"耿峪耿壁好大胆,
豆腐刀子造了反……"
1835年的山西赵城县,发生了震动朝野的"曹顺起义"。耿峪村村民曹顺带领一众教徒,残忍杀害了知县杨延亮一家人,后被清廷捉拿归案,判处种种酷刑苦役。关于这段历史的真相,长期以来外界知之甚少。
一位有作为的知县
在讲述起义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被杀害的知县杨延亮。杨延亮,湖南长沙人,道光元年(1821)补授赵城知县,时年二十六岁,一干十五年,赵城该是他的第二故乡了。从道光七年(1827)纂成的《赵城县志》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治绩:
修缮常平仓:常平仓是古代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而在各地设置的官仓。赵城的常平仓在县署南面,年久失修;杨延亮到任后,将九座仓房修缮一新,每个仓口都挂着一块正方形的匾额,一匾一字,连起来便是:"时和岁稔人寿年丰登"。按他的记载,每年给孤苦贫寒百姓发放救济粮,都"在仓动支,按月报销"。
破除馈赠陋习:赵城本地的西瓜成熟较晚,农历五六月间市面销售的西瓜,都是从南县里运来的。按旧例,每到这季节,前几任县令都要"责民供献",馈送州府官员,"民不胜扰"。杨延亮到任后即"罢除之"。
化民成俗:县城南十五里上纪落村,传说为汉将军纪信故里,是官道穿行之地。此处有个青石坡,"上下百余步,峭若壁",往来车辇都须雇用村中马匹,才能牵挽上坡,马户以此谋利。杨延亮便与村老相商,将马户编号,依次受雇,不分晴雨,每匹马受雇一次挣二十文,恣意索取者受处罚。这个规定镌刻在路边一块大石头上,人们一望可知,按约行事,从此马户客户两便,官道也畅通了。
振兴文教:乾隆间赵城南关、北关各有一处义学,北关义学完好,南关义学年久荒废。杨延亮到任后,即在南关城隍庙复设了一所义学。在他看来:"富者读书易耳,贫者欲教其子弟,先苦于延师之难。尝有天资聪悟,终其身未能入塾者,此义学之设为不可少也。"
道光版《赵城县志》杂记编收入杨延亮《日记五则》
- 纂著《赵城县志》:这部县志上承乾隆二十五年(1760)旧志,下迄道光七年(1827)。再往后,一直到1954年赵城县建制被取消,与洪洞合并,一百二十多年间赵城再无新志。从丙戌(1826)春组织采访,到丁亥(1827)秋独立完编,年青的知县"或驻马邮亭,或肩舆陇上,随时采录,久而成编"。通编避冗繁,显精粹,弃迂阔,求真实。
起义的酝酿与爆发
1835年农历二月十六日,先天教教主曹顺与师父韩鉴等数十名教徒,在韩鉴家商议造反,决定"陆续敛钱打造军器",到中秋节那天,同时在赵城、洪洞、霍州、平阳府"起事"。各村头目传告下去:"事成大有好处","将来可以做官"。
不料三月初三,在县署当差的狄思亮,神色慌张地来到耿峪,向曹顺急报:耿峪等村秘密习教之事,杨县官已经侦知,正派差役查拿。狄思亮是曹顺数月前新收的教徒。
曹顺与韩鉴等人紧急磋商。韩鉴顾虑较多,他今年七十五岁,二十年前(1816年)因加入先天教犯过案,那时他的师父直隶人傅济被正法,他本人"枷杖发落"。韩鉴心有余悸,说:"咱人少,没有兵器,难敌官兵。"
曹顺三十二岁,个子不高,两眼如鹰。对韩鉴说:"若被县官拿住,都没性命,不如先动手。"
五十九岁的杨潮法,是城北五里窑子镇驿站马号里的马夫头,见过些世面。他接过曹顺的话说:"赵城地方是往来大道,如果将官府的文报截住,各处消息不通,救兵一时不能前来,这样就可以裹挟多人,守住险要的地方抗拒。"
韩鉴不再说什么,曹顺当即决定:"明日(三月初四)夜半起事"。
苗三娃粗通文墨,奉命起草传单:"老母限期已满,吾主定于初五日子时起手,将你人马发起,如一人不到立时杀死,一家不到杀个鸡犬不留。于初四日晚间一齐入城。"
李吉星字体端正些,誊真几份,每张传单都盖上一颗铜印。曹顺派人揣着传单,分几路到各村传知。又叫韩鉴等人"搜取各家刀棍农具",连夜改造成军器。
三月初四傍晚,"纠得徒众并逼胁村人共有二百多人",在韩鉴家的院子里聚齐。曹顺给大家分发器械,"叫他们头上扎挽绸布做记号,红色为大,蓝的为中,其余都挽青结。"红、蓝、青三种结都叫"英雄结"。又封韩鉴胞弟韩奇(三十七岁)、张汶斌(三十九岁)为领兵元帅,李吉星、苗三娃为军师。人群里有胆子小的,害怕衙门守卫的枪炮。曹顺给大家壮胆:"我有法术,能避火器,不怕枪炮!"
杨延亮为其纂著的《赵城县志》作序
血光与酷刑
三月初五子时,曹顺率领二百多人,头扎英雄结,手持改造成的军器,向赵城县城进发。他们首先攻入县署,将正在熟睡的知县杨延亮及其家人全部杀害,无一幸免。随后,他们又四处纵火,烧毁了县署、典史署等官府建筑。
清廷闻讯大怒,立即调集重兵围剿。曹顺等人虽然拼死抵抗,但终因装备简陋、人数太少,很快就被清军击溃。曹顺本人也被捕获,遭受了极其残酷的刑罚。据史料记载,他被凌迟处死,尸体被剁成数千块,抛洒在赵城的大街小巷。
这场"曹顺起义"虽然规模不大,但却给赵城县带来了巨大的创伤。知县杨延亮的遇害,不仅让他本人蒙受了不白之冤,也让赵城县失去了一个有作为的官员。而曹顺等人的暴行,也让当地百姓深受其害,不少无辜者被牵连入狱,遭受酷刑。
这场发生在1835年的血光与酷刑,至今仍让人触目惊心。它不仅是一段血腥的历史,更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提醒我们珍惜和平,反对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