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手服到黑西装,一文看懂日本校服背后的文化变迁!
从水手服到黑西装,一文看懂日本校服背后的文化变迁!
日本校服,作为日本文化的一个独特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从传统的水手服到经典的黑色西装,每一种校服背后都蕴含着独特的故事和文化意义。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日本校服的起源、演变及其背后的文化变迁。
每年的六月一日,在日本,各大报社都会刊登女学生穿着水手校服的照片,象征着初夏的到来。而冬季制服的更替日期则是在十月一日,尽管由于日本各地的气候差异,不同地区也会在适宜的时间进行这种称为「衣替」(ころもがえ)的更换。这种现象在日本已经演变成一种特有的文化习惯。因为冬季制服相较夏季,通常色彩不如夏季那般鲜明活泼,所以不太会受到特别的关注。
女生的「水手服」制服
在明治和大正时代,女学生的校服是传统的振袖和服,搭配上宽松的裤裙"袴"(はかま)。在这段时间内,女生校服的改革,受到政治声音的左右影响。1923年,关东大地震爆发,许多女性因为穿着和服行动不便而丧生。福冈女学院的校长坚定了改革校服的决心,为了让女学生更方便活动,他聘请设计师设计了一套更为简便的校服,这也是最初版本的"水手服"。然而,传统的校服并未因此成为历史的遗迹,现代大学生在毕业典礼,时仍会租借和服来出席。
男生的「詰襟」制服
至于男生的制服,则被称为「詰襟」(つめえり)。目前,全日本约有七成的初中采用黑色的诘襟制服,高中占据了约二成的比例。这一传统源自于1879年(明治12年)国立大学(旧官立学校)将诘襟指定为男生的校服。随后,东京帝国大学也将詰襟定为校服,其他学校跟进效仿。
可以说,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诘襟的历史确实比水手服更为悠久,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早期,诘襟被认为是有钱人家的孩子才能够穿得起的服装,而大部分学生仍然穿着普通的和服上学。直到昭和时代的30年代后期,大学生不再被强制要求穿校服,开始自由着装。这也导致了诘襟如今只在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之间使用。
制服扣子的文化象征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黑色诘襟制服的扣子呈金色,其上镌刻着学校的校徽。在毕业典礼当天,若女生得以获赠男生制服的第二颗扣子,象征着她乃对方的意中人!那么,为何恰恰是第二颗扣子呢?这是因为第二颗扣子距离心脏最近,意味着对方愿将「真心」(まごころ)付与于你。这一风俗,据说源于二战时期。
在那个时候,许多男性被征召至前线,因为战争可能会让他们永远离开,所以他们会特意留下军服的第二颗扣子,作为留给心仪的人终生珍藏的纪念品。一般而言,第一颗扣子可能自己保留或赠予同性的朋友,第二颗扣子则送给意中人,第三颗扣子交给亲近的朋友,第四颗扣子留给家人,第五颗扣子则送给其他交情较浅的人。这种分发扣子的方式,代表着不同层次的情感和交情,是一种深具寓意的表达方式。
实际上,日本的制服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象征了历史上的社会阶级差异,以及政府意识形态对民众的隐性控制。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的制服文化已经逐渐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演变和发展。现今的学生制服不仅彰显了学生个性和身份,同时也作为一种保障学生安全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