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巨擘的辉煌与纠葛:李政道与杨振宁,贡献、人品与爱国的探讨
科学巨擘的辉煌与纠葛:李政道与杨振宁,贡献、人品与爱国的探讨
1997年5月,大物理学家杨振宁与李政道恭恭敬敬地侍立在一位老人身后,老人的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因为他最得意的两个学生都得到了很大的成就。这位老人名叫吴大猷,是中国物理学之父,作为把现代物理带进中国的第一人,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为祖国和物理学研究。
吴大猷出生于官宦世家,在他上中学时就表现出了对物理的热爱,之后凭借自己的努力也顺利考入南开大学物理系。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一生的恩师——饶毓泰老师,饶老可以说是物理学领域的鼻祖,他十分欣赏这个既有天赋又极为认真努力的学生。
在饶老师的指引下,吴大猷对物理学的痴迷更深,他每天的生活就是蹲在图书馆和实验室,一遍遍地研究自己的课题。本科毕业后,吴大猷又顺利攻读了研究生和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心系祖国的科学发展事业,先后在北京大学和西南联大当教授任职。
在教学的这几年祖国正处在抗战的水深火热之中,吴大猷克服了许多困难,也要坚持把物理学的研究贯彻到祖国发展的每一时刻。他对科学的执着以及对祖国的热忱,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很多学生,他们同老师吴大猷一样,对科学研究认真严谨,对祖国充满热爱。
杨振宁和李政道两位卓越的物理学家就是吴大猷老师的学生,他们二人之间的羁绊也因为老师而展开。杨振宁本科毕业后申请了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的名额,由于他在物理学领域出色的研究能力,如愿去到美国深造。一年后,李政道凭借优异的成绩也来到了芝加哥大学进修,吴大猷这时候特地给杨振宁通了一通电话,叮嘱他和师弟在异国他乡要互相帮扶。
两个物理学领域的天之骄子就这样相遇了,他们在美国一同度过了难忘而珍贵的几年科研时光,在 1957 年他们还一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在李政道初到美国的那些年,杨振宁经常邀请他来自己家里吃饭,考虑到他在美国人生地不熟,就自告奋勇地成为了他的生活向导。就这样,他们在生活中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平时除了一起吃饭和参加华人活动之外,二人还一起外出自驾游。
1947 年,他们心血来潮想去探险美国西部,于是两个人就把自己所有的积蓄拿出来,凑钱买了一部二手汽车,一路上摇摇晃晃地开到了西部。在那里,他们领略了和芝加哥不一样的新风景,也暂时忘却了平日里沉迷物理研究的枯燥,而是一起沉溺在大自然的波澜壮阔之中。
回到学校后他们在实验室埋头研究,物理学的神秘吸引着他们不断去探索,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和坚持,1956 年他们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论断。这一伟大的发现在物理学界激起了很大的水花,杨振宁和李政道作为发现者,摇身一变也成为了声名大噪的物理学家。在这期间,他们两个人共同发表了多篇论文,丰富了物理学界对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论断的研究,为其他学者提供了很多的研究资料。
他们和恩师吴大猷之间的感情也极为深厚,三个人同框的照片充满了浓浓的师生之情以及同窗情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杨振宁和李政道曾多次表达自己对恩师的感恩和爱戴,在吴大猷因病去世后,他们共同出席了恩师的追悼会。李政道发言道:“我的启蒙老师是吴大猷,我想念他。”只是这样十几个字的一句话,却饱含了他的不舍和感恩。他说吴大猷老师给了他深入接触物理学的机会,而自己也会和恩师一样,将推动中国的物理学发展作为终其一生要追求和奋斗的事业。
杨振宁在刚获得诺贝尔奖时,便给恩师写了一封信,字字句句都表达着兴奋与感恩,他怀念道:“当年信中的那种感激之情,现在也依然充斥在我的心中。”如今吴大猷虽早已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献身科学的精神依旧闪光发亮,值得我们每一代人传承,只有这样祖国才会日益强大。
(主要信源:【钩沉】吴大猷的老师和学生——南开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