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赏析|北朝民歌《敕勒歌》:安定幸福的人间乐土
诗赏析|北朝民歌《敕勒歌》:安定幸福的人间乐土
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有一首民歌描绘了北方草原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这首名为《敕勒歌》的诗歌,以其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敕勒川这片土地上的自然风光和游牧民族的生活场景。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流传千古的民歌,感受那份来自远古的宁静与美好。
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大家过着安定、幸福的生活,像这样的人间乐土,原来也曾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南北朝出现过。
《敕勒歌》北朝民歌
- 敕勒川,阴山下。
-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
2. 敕勒:少数民族族名,在北朝时居朔州(今山西省北境)一带。
4. 川:平原,平野。
6. 阴山:山脉名,在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
8. 穹庐:游牧民族居住的圆顶毛毡帐篷,现在俗称“蒙古包”。
10. 笼盖:笼罩,遮盖。
12. 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14. 见:同“现”,显现。
赏析:游牧生活
巍峨的阴山下,有一片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那是敕勒川。敕勒川的天空比别处更高远辽阔,颜色也更为纯净,整个天空仿佛一个巨大的穹庐,笼罩着整个大草原。
草原上,绿色占据了你的视线,翠色欲流的青草一直绵延到天边。风一吹,草儿们纷纷弯腰鞠躬,那一瞬间,我们便能看见茵茵绿草中成群的牛羊。它们时而低头吃草,时而静止不动,好像在思考着什么。这样的画面你是否觉得美?是否像人间仙境?
生活在敕勒川的人们,是那么淳朴。他们以放牧为生,骑着骏马,赶着牛羊,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偶尔有人高歌一曲,那歌声飘荡在苍茫的原野上,随风传播到远方。这一切,多么和谐,多么美好!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三句描述的苍苍茫茫景象,是北方独有的自然环境,而牛羊放牧,又是北方民族独有的生活特色。“风吹草低见牛羊”,为全诗画龙点睛,连用三个动词“吹”、“低”、“见”,描述草原的一角,动感十足,又充满生机,让人感受到整个草原的辽阔、宁静,又蕴含无穷活力!不愧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诗词小知识:南北朝乐府
《敕勒歌》是一首中国南北朝时流传于北朝的乐府民歌。由于风俗、地域、政治经济的不同,南北朝的乐府民歌亦有各自的色彩。南朝乐府歌多短小,以抒情为主;北朝乐府歌则偏重游牧生活,风格较爽朗率真。
南北朝陶俑
“敕勒”是族名,诗中的“敕勒川”是敕勒族人居住的地方。诗歌用简单、直接的几句,就勾画了北方壮丽的草原风光,及游牧民族朴实自然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