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枪的诞生史以及到战争中发挥的重大作用
机枪的诞生史以及到战争中发挥的重大作用
机枪是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武器,其发展历程见证了人类军事技术的进步。从19世纪中期的第一挺手动机枪到20世纪初的自动机枪,机枪在战争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机枪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机枪,在中国也有称机关枪的,一般指陆军在地面使用的机枪,另外在飞机、舰船和战斗车辆上也通常装备机枪。作为陆军兵器,机枪是步兵连以下使用的主要的自动武器之一,其主要任务是伴随步兵在各种条件下进行战斗,用密集的火力支援步兵。
在步兵轻武器中,机枪是年轻的枪种,如果从1851年算做其问世的时间,至今还不到150年。而如果从1884年世界上第一挺真正的机枪--马克沁机枪问世的时间算起,距离今才一百多年。但是在这短短的一百多年中,机枪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同其它步兵武器一样,机枪也是根据战争的需要发展起来的,先是重机枪,而后出现了轻机枪及轻重两用机枪。目前,机枪已形成了包括轻机枪、重机枪、通用机枪、坦克机枪、坦克并列机枪、航空机枪和大口径机枪等多品种的机枪系列。
世界上第一挺机枪是一名比利时工程师于1851年设计的(上图),此人曾是法国拿破仑军队中的一名上尉军官。由于这挺枪是在蒙蒂尼工厂监制的,因而定名为“蒙蒂尼”机枪。此种机枪当时还属手动机枪,该枪发明之后不久,法军又把它改为手动曲柄操纵、由25个击发装置进行击发的第一挺机枪。该枪曾在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使用过,因故障太多,不久就从战场上销声匿迹了。
真正用于大规模实战的机枪,是美国的加特林机枪。加特林机枪于1861年被发明,于1865年作了相应的改进,于1866年装备给美国陆军。加特林机枪可称是现代机枪的先驱。19世纪,当金属枪弹的发展逐渐成熟起来的时候,美国的发明家们开始了手动机枪的设计。不过,直到美国内战时期,机枪才受到军方重视。在这一时期内,相继出现了令军方感兴趣的多管“莱普提”机枪、“巴特利”机枪和“克拉通”机枪。这些机枪的发明者不是枪械工或机械师,而是医学博士理查德·乔丹·加特林。
加特林1818年出生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一个农场主的家庭。年轻的加特林除了天生喜欢琢磨农业问题外,还显示出多方面的才能。17岁时,他就进行过各种不同的发明试验,有时搞个船用螺旋桨,有时又搞台插秧机。为了使自己的设计得以成功,他需要钱。所以加特林不管什么行当,有活就干。他当过录事和行政秘书,干过种棉临时工和收割庄稼的帮手,教过农民识字,最后去了圣·路易斯,在一家药店当售货员,并成了一名医生。美国内战爆发后,他在一家军队医院服役。一次,他在医治伤员时,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假如少数士兵使用速射武器,能够对付一个步兵团,那么己方就不会造成这么大的伤亡了。于是,加特林在1861年开始了多管机枪的设计,最初定名为“加特林连用速射武器”。 加特林机枪设计成功以后,一边让工厂试制,一边写信给美国总统、政治家和军事家,并向全世界呼吁赞助,最终使研制的高额费用得到补偿。加特林成功地感动了F·巴特勒将军,使他购买了全部“加特林连用速射武器”。
1865年以后,加特林机枪由4管改为6管,到1867年~1868年增加又增加到了10管,并开始分发给美国的边防部队。1870年,英国政府经过对比试验后,在英格兰建厂生产加特林机枪。与此同时,沙俄政府也购买了加特林机枪,更名为戈洛夫机枪。
史料称,俄、土战争中曾有8个连的俄军使用加特林机枪,每连50挺。1879年的祖鲁战争,英国军队借助加特林机枪,主宰了战场上的主动权。另一支英国海军部队开始在其船只上安装加特林机枪。直到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马克沁机枪的问世,加特林机枪才被挤出战争的历史舞台。 马克沁重机枪可称得上是自动机枪的鼻祖,1883年,马克沁机枪的出现是轻武器800余年发展史上继火药发明后的最壮丽的一次大变革。英文版《武器装备百科全书》写道:“马克沁机枪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自从拿破仑(1769~1821年)时代起,曾经使用过的战术完全没用了。”马克沁机枪不仅为军事专家和武器技术专家所熟知,就是平民百姓对此也津津乐道。
发明者海勒姆·马克沁(184O~1916年)是英籍美国人。马克沁在轻武器史上是个承前启后的人物,美、英等国称他是“自动武器之父”。
1885年,也就是光绪十一年,中、法战争之后,中国清政府的洋务派首领李鸿章出访英国,在伦敦观看了马克沁机枪的射击表演,并购置了几挺样品回来进行仿制。这样,从1888年也就是光绪十四年开始,到清政府垮台以及民国时期,旧中国仿制了多种类型的马克沁机枪,其中尤以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定型的二四式最为有名。
1887年,英国政府订购了3挺马克沁机枪进行了试验。随后,英国将其改进后的机枪称为维克斯一马克沁机枪,1891年正式装备英国部队。 1887年冬,马克沁带上他的样枪到俄罗斯圣彼得堡表演。当他一扣扳机,将一帆布弹带的333发子弹在半分钟内打完之时,俄罗斯人为之折服,遂陆续订购,后在日、俄战争中大量使用。 1888年秋,马克沁本人来到了德国展示他的产品,德国国王亲临斯潘多兵工厂参观表演。射击完毕后,德国国王大为惊奇,认为这正是德军所需要的。德国国王印象最深的是,马克沁机枪只需一两名射手就可以操作,而加特林机枪则需要4个士兵才能完成。于是,德皇立即命令德军部队列装。马克沁机枪成为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基本武器,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仍配备不少。
1912年,由希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等国组成的巴尔干联盟军队,一律装备了马克沁机枪。1916年,美国陆军再次试验马克沁机枪,并一次订购马克沁机枪4600挺。
1893年,罗马尼亚警察使用4挺马克沁机枪,击退了5000名祖鲁人士兵的猛烈进攻,击毙了其中的3000余人。 1898年,苏丹名城恩图曼之战,2万名伊斯兰教托钵僧被英侵略军屠杀,估计其中的四分之三死在马克沁机枪阵地前。 1904年~1905年,日、俄战争中,双方都使用了机枪。俄军使用马克沁,日军使用哈其开斯与之对阵。前者的威力和可靠性优于后者。特别是在鸭绿江附近的一战,俄国人首次使用带防盾的索科洛夫低轮架马克沁机枪射击,在战场上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图片为带防盾的俄造马克沁机枪。
1916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联军在法国索姆地区40公里正面上发动了一次大规模进攻,遭到早有埋伏的众多德国马克沁机枪的猛烈射击,结果一天之内,英法联军就死伤5.7万余人。
除马克沁机枪外,另一种著名的机枪是丹麦骑兵1902年使用的轻型机枪,叫作“麦德森”(上图),曾被全世界34个国家使用过,游戏《战地一》中出镜率很高。这种机枪的最大特点是枪管短,后坐轻。 机枪在作战中的重要性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显现出来的。当时战场上几乎80%~90%的伤亡都是由机枪造成的。那时,美国的马克沁、勃朗宁机枪,英国的维克斯、刘易斯机枪,法国的哈奇开斯机枪等,都曾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后来又陆续出现了多种机枪,像布伦机枪,通用机枪MG43等,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再过去战争中,机枪的地位很重要。随着突击步枪和更先进的武器出现后,机枪地位有所下降。但是它依然是班组支援火力和压制敌方不可或缺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