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高盛最新报告:中国经济格局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高盛最新报告:中国经济格局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引用
新浪网
1.
https://finance.sina.com.cn/money/smjj/smdt/2025-03-24/doc-inequazn6696285.shtml

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的崛起不仅是一个经济现象,更是一场结构性的变革。在过去二十年间,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份额从13%增长至33%,巩固了“世界工厂”的地位,也在面对各种困境时展现了新的韧性和增长动力。

高技术制造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最近,高盛的一篇最新报告《高技术制造业是否已成为中国下一个增长引擎?》受到各方关注,报告指出:

在过去十年中,高技术制造业(这里主要指医药和设备制造业,不包括金属制品和汽车制造)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年均对实际GDP增长的贡献达到1.1个百分点;在2021年疫情最严重的时期,高技术制造业的贡献一度超过2个百分点。

在2019年至2024年的五年里,中国的经济格局经历了一场深刻的调整。传统的增长引擎——房地产和基建——因市场低迷和债务压力而陷入困境,而消费复苏的步伐也因疫情后遗症而受阻。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FAI)和工业生产(IP)指数的增长不仅超越了整体GDP增速,还在全球竞争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制造业的强劲表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高技术制造业的加速发展,这一趋势尤其在疫情后显得尤为突出。

三大核心驱动力

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的强劲增长背后,有三个核心驱动力正在塑造行业格局:政策支持、外部需求的扩张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

首先,政策层面的支持为高技术制造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近年来,中国政府在科技创新、自主可控供应链以及制造业升级等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尤其是在芯片国产化、智能制造以及高端装备制造方面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今年的全国“两会”再次明确了这一方向,强调“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并提出要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中央科技委员会的成立、“国家创投引导基金”的设立,以及各地政府加大对“两重”“两新”(即重大项目和新基建)的资金支持,都表明中国正在通过政策引导,为高技术制造业创造更有利的发展环境。

政策的直接影响已经体现在投资数据上。全国范围内的制造业投资在政策的推动下保持了稳健增长。最新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25年前两个月,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7.1%,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1.6%。

除了政策层面的支持,内外部需求的增长也为高技术制造业提供了重要支撑:

疫情之后,全球产业链重构加快,许多国家开始寻求更稳定和高效的供应链合作伙伴,而中国凭借完整的制造体系、强大的基础设施以及较低的生产成本,依然是全球制造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种背景下,高技术制造品的出口增长尤为突出。数据显示,疫情后中国高技术制造产品的出口增速从2014-2019年的2%跃升至2019-2024年的8%。

与此同时,中国内部市场的需求同样在迅速扩张:其中工业机器人、精密机床、晶片等高端制造产品的产量更是大幅增长。2019年至2024年,工业机器人产量翻倍,机床产量增长50%。

其三,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推动制造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尤其是DeepSeek等国产AI大模型的崛起,为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些技术的应用正在重塑制造业的生产模式。例如,智能制造系统的普及正在提升生产效率,减少对低端劳动力的依赖,并推动企业向更高附加值的产品转型。此外,人工智能的应用正在帮助制造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生产流程的灵活性,并降低整体运营成本。这些变化不仅增强了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的竞争力,也进一步吸引了资本的流入。

在另一篇文章中,高盛探讨了AI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预计到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的普及率将超过30%,并在2030年代初达到全面渗透。如果这一趋势得到兑现,中国的AI技术发展轨迹将更接近发达经济体,而不是传统的新兴市场模式。

潜在的风险

中国的高技术制造业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但这条路并不平坦: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产业链对外依赖、以及房地产市场的持续拖累,都可能是潜在的风险。

首先是外部依赖。虽然国产替代正在加速,但目前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的附加值乘数仍然较低,仅为0.68。这意味着:每投入1元,该行业只能创造0.68元的经济附加值,远低于服务业的0.92元。主要原因在于关键零部件和高端设备的进口依赖依然较重。例如,中国在高端芯片、光刻机、关键软件工具等领域仍然依赖进口,而全球技术竞争格局的不稳定性让这一短板更加突出。

在乐观情况下,政策扶持将进一步加强,企业能够在半导体、人工智能和新能源等领域取得突破,推动产业链向更高附加值环节攀升。然而,悲观情景下,如果中美科技摩擦加剧,如进一步收紧高端芯片及先进制造设备的出口管制,中国企业在核心技术突破上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都会显著上升,进而影响整个行业的成长路径。

其二是房地产拖累。房地产行业的持续调整,正在对中国经济构成长期压力。高盛的估算显示,房地产行业自2022年以来,平均每年拖累GDP增长1.7个百分点。虽然2025年后,这一拖累可能逐步缓解至1.0-1.2个百分点,但仍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相比之下,高科技制造业的年均增长贡献预计在1.0个百分点左右,因此,即使高科技行业持续扩张,也难以完全填补房地产带来的缺口。换句话说,即便中国制造业升级成功,经济增长仍需依赖其他因素,例如消费复苏、服务业升级、以及全球市场需求的回暖等等。

最后是高科技制造业本身,也面临结构性风险。近年来,中美科技战不断升级,芯片、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的出口管制对中国的高科技行业构成压力。假如未来出现更多针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制裁,例如限制中国企业使用关键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或高端晶圆制造设备,这将直接影响高科技制造业的增长速度。其二,国内市场的产能过剩问题开始显现。

情景分析:高科技制造业的未来路径

高盛的基准(baseline)预测显示,2025-2029年间,高技术制造业的年均GDP增长贡献将在1.0个百分点左右,超过传统制造业,并进行了情景分析:

在乐观情景下,GDP增长贡献将达到1.4pp:在政策大力支持下,中国企业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突破,核心技术自主化加快。同时,中美贸易紧张局势未进一步恶化,全球市场需求增长,高科技产品出口表现强劲。在此情况下,高科技制造业可能成为真正的增长引擎,对GDP贡献超过1.4个百分点。

而如果是悲观情景,则为0.6pp:如果中美技术限制升级,例如高端芯片、半导体制造设备、AI训练芯片等进一步受限,那么高科技行业的增长将受到抑制。同时,国内市场的产能过剩问题加剧,新能源车、光伏、动力电池等行业的利润率大幅下滑,投资意愿下降,导致行业增速放缓。若此情景发生,高科技制造业的增长贡献可能降至0.6个百分点左右。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中国高技术制造业能否真正成为“新增长引擎”,将取决于三个核心变量:

  1. 政策扶持的力度与执行效果——政府是否能在资金、税收、产业政策等方面提供持续支持,并有效推动技术突破。

  2. 国际环境的变化——中美科技摩擦是否进一步加剧,全球市场需求是否持续增长。

  3. 行业自身的调整能力——企业能否避免盲目扩张、提升产品附加值,并找到新的增长点。

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的崛起不仅关乎经济的未来,也将深刻影响全球产业格局。

本文原文来自新浪财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