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海南师大体育老师在《自然》发文引争议:是学术突破还是过度包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海南师大体育老师在《自然》发文引争议:是学术突破还是过度包装?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RM05Q4A0556C6BA.html

近日,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科刘昊禹博士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杂志正刊发表通讯文章引发广泛关注。该文章聚焦人工智能领域前沿问题,强调全球合作对通用人工智能(如DeepSeek)及更广泛AI研究的核心作用。然而,这一成果却引发了关于学术评价体系、高校宣传策略以及跨学科研究能力的广泛讨论。

事件始末

3月18日,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科刘昊禹博士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杂志正刊发表通讯文章《Global cooperation is crucial for DeepSeek and broader AI research》(全球合作对DeepSeek和更广泛的人工智能研究至关重要)。

该成果实现了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科在《Nature》正刊发文“零的突破”,为体育学科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据海南师范大学足球学院官网介绍,刘昊禹本硕博均就读于首都体育学院,教育学博士,2024年9月入职海南师范大学,担任足球学院专任教师,讲师。他曾参与多项省级社科课题研究,发表4篇关于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学术论文。

文章内容与争议

刘昊禹博士的通讯文章聚焦人工智能领域前沿问题,强调全球合作对通用人工智能(如DeepSeek)及更广泛AI研究的核心作用,指出在数据共享、算法优化和伦理规范等方面,跨国协作是破解技术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然而,这一成果却引发了广泛争议。有网友质疑该文存在水分,不能称之为“在《Nature》杂志正刊发表通讯文章”。文章收录于(Nature 638, 13–14; 2025),全篇不到200个单词,且与体育学科无关,主要发表对AI领域的看法,与其他三篇文章共同列于“Correspondence(读者来信)”下。

学校宣传与后续修正

海南师范大学在最初的宣传中,将读者来信称为“通讯文章”,并强调其实现了“体育学科在《自然》正刊发文的零的突破”,甚至将其与“体育与AI融合”强行关联。这种表述混淆了“通讯文章”(通常指原创研究论文)与“读者来信”的界限,误导公众认为这是一项重大科研成果,而非观点评论。

遭遇质疑后,海南师范大学官微删除了24日发布的推文。不过,26日中午,该校再次以同样的内容发布推文,把标题修改为“我校体育学科刘昊禹老师在《Nature》杂志正刊发表通讯”,删除了“文章”二字,正文也删去了“零的突破”这一表达。

深层分析

此次事件折射出当前高校普遍存在“顶刊崇拜”,将《自然》《科学》等期刊的发表与科研经费、职称晋升、学校排名直接挂钩。海南师范大学作为普通本科院校,亟需通过“突破性成果”提升学术声誉,因此将一篇读者来信包装为“零的突破”,本质是评价体系异化下的功利选择。

此外,刘昊禹博士的学科背景为体育教育学,但其文章内容却聚焦人工智能领域,暴露出跨学科研究的仓促性与表面性。尽管跨学科融合是趋势,但缺乏相关领域的研究积累和实证支持,仅凭观点表达难以体现学术深度。

结论

海南师范大学事件折射出的师资与学术生态问题,反映了学术评价体系的扭曲,更暴露出类似层次高校在师资队伍和学术素养上的普遍短板。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优化师资引进与培养机制,真正提升教师学术能力;改革科研评价体系,减少对“顶刊数量”的依赖,注重研究原创性和实际贡献;强化学术诚信教育,杜绝夸大宣传,让科研回归求真务实的本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