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腰这里痛,可能真不是腰的问题!常见腰痛对照清单来了
后腰这里痛,可能真不是腰的问题!常见腰痛对照清单来了
腰痛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问题,但你是否想过,腰痛可能不仅仅是腰肌劳损?一个真实的案例告诉我们,有时候腰痛可能与肾和输尿管有关。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腰痛的多种可能性,并提供一份详细的腰痛自查清单,帮助你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事情得从一位同事的腰痛「误诊」故事说起。某次运动后,35 岁的打工人突然开始感到后腰疼痛。相信大部分有点年龄、有点上班经验的朋友,可能都会认为这是扭了腰或腰肌劳损。
图片来源:灵魂画手阿发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疼痛变得越来越严重:它会在半夜突然让人痛醒,疼痛感一阵阵地抽搐;即使经过多次腰部松解按摩,这种突发的疼痛感也没有消退;甚至疼痛频率有增无减,从一天两三回,到十几回!
在这种情况下,这位同事才意识到:这可能不是单纯的腰痛问题。经过骨科专家的诊断,最终确诊为输尿管结石。原来,当肾里的小石头从肾脏滑落到狭窄的肾盂口以及输尿管时,因为管道变小,就可能卡在那里。输尿管通过蠕动把肾盂里尿液输送到膀胱,有个小石头卡在这,上面的输尿管还使劲一下一下地往下「挤」尿液,于是就产生了剧烈的疼痛。
图片来源:文献
事实上,腰痛可能涉及多个系统和器官,包括肌肉、神经、泌尿系统等。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腰痛的多种可能性,我们整理了一份详细的腰痛自查清单,包括高发年龄、性别、诱发因素和自我检测方法等。
常见腰痛自查清单
1. 骶髂关节炎
- 高发年龄/性别:年龄越大、风险越高,尤其是大于 50 岁人群(虽然青年人也有可能发生)。女性发生率大于男性,但男性也并不少见。
- 诱发因素:创伤性因素(如跌倒、交通事故、怀孕分娩等);非创伤性因素(不良姿势下的久坐、久站、缺乏运动、核心肌群薄弱、长期运动模式异常、慢性炎症、关节炎等)。
- 自我检测:请朋友或者家人来协助完成这个测试,腰窝比较不舒服的同侧的腿膝盖弯曲,大腿与地面垂直;辅助检测的朋友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向地面方向下压膝盖。如果弯曲腿侧的腰窝感觉疼痛,则说明有可能是骶髂关节的问题。如果双侧都有不舒服,另外一侧也要完成同样的测试。
2. 椎间盘突出
- 高发年龄/性别:最常出现在 30~59 岁的人群中,其中 41~50 岁的区间占比最多(32.61%)。近年来,趋势呈年轻化。男女比例约为 2:1,但随着年龄增长,女性的占比会逐渐增多(绝经造成的身体激素水平变化也会影响椎间盘的状态)。
- 诱发因素:姿势不良的久坐、频繁弯腰、扭转或提重物、压力、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状态、退行性病变、家族史、吸烟、超重。
- 自我检测:可以尝试弯腰摸脚尖测试(弯腰一定要缓慢、程度也不要太大,慢慢往下弯):双脚与肩同宽站立,膝盖可以微微弯曲。缓慢地弯腰双手去摸脚尖,如果在下弯时感到下背部疼痛加剧,则可能是椎间盘受压的迹象。
3. 腰肌劳损
- 高发年龄/性别:多为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 诱发因素:长期保持不良坐姿配合高度不合适的桌椅、外伤、长期的体力劳动或重复性动作退行性病变、肌肉量不足等。
- 自我检测:可以参考「症状」部分,尤其是可以在单侧腰部靠近脊柱中线的肌肉上找到非常具体的压痛点这一特征。
4. 腰背肌筋膜炎
- 高发年龄/性别:常见于 30~50 岁的中青年群体,男女比例基本相近。
- 诱发因素:长时间不良姿势下的久坐久站;重复性的小损伤(如搬重物、剧烈运动等);天气寒冷潮湿;情绪低落、心理压力大;跌倒、碰撞或其他外部冲击;免疫反应等。
- 自我检测:可以参考「症状」部分,需要注意的是,腰背肌筋膜炎不太会引起蹿麻的情况;腰部各个方向的活动度也不会受到影响,只是可能在某些角度会感觉紧绷「抻得慌」。
以上为常见可能被忽视的一些腰背疼痛的疾病,最后的温馨提醒:每个人的经历和身体状态都不一样,没有教科书式「完美」的患者。因此,对于症状部分大家不用过分对号入座,仅供参考。最重要的是能帮助大家大致判断自己的情况,从而选择合适的科室就诊,请专业的医疗人员分析出你的症结所在。
腰痛事大,就诊别耽误了,如果持续一段时间,要记得先确诊为先。
合作专家 卫嘉慧 美国注册物理治疗师 杜克大学康复医学博士
合作专家 曾相儒 皮肤科医生 医疗美容主诊医师
审核专家 杨一卓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博士
审核专家 梁培禾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审核专家 胡政麾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泌尿外科 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 《中国慢性腰背痛诊疗指南(2024版)》
[2] Telli H, Telli S, Topal M. 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Provocation Tests in the Diagnosis of Sacroiliac Joint Dysfunction. Pain Physician. 2018 Jul;21(4):E367-E376. PMID: 30045603.
[3] Zheng Y, Zhu C, Huang JF, Manoharasetty A, Zhang H. Spontaneous regression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four cases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Nagoya J Med Sci. 2024 Aug;86(3):370-382. doi: 10.18999/nagjms.86.3.370. PMID: 39355368; PMCID: PMC11439616.
[4] Wang YX, Griffith JF, Zeng XJ, Deng M, Kwok AW, Leung JC, Ahuja AT, Kwok T, Leung PC. Prevalence and sex difference of lumbar disc space narrowing in elderly chinese men and women: osteoporotic fractures in men (Hong Kong) and osteoporotic fractures in women (Hong Kong) studies. Arthritis Rheum. 2013 Apr;65(4):1004-10. doi: 10.1002/art.37857. PMID: 23335175; PMCID: PMC3618501.
[5]Liu D, Bai Y, Zhang G, Chen L, Xu W, Liu J. [Research progress of resorption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Zhongguo Xiu Fu Chong Jian Wai Ke Za Zhi. 2022 Oct 15;36(10):1312-1316. Chinese. doi: 10.7507/1002-1892.202204105. PMID: 36310471; PMCID: PMC9626275.
[6]https://qims.amegroups.org/article/view/10221/html
[7]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55148285_Successful_Diagnosis_of_Sacroiliac_Joint_Dysfun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