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出口猛增,安徽第二城凭什么?

创作时间:
2025-04-03 07:38:4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出口猛增,安徽第二城凭什么?

引用
新浪网
1.
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4-09-19/doc-incpstrk6898970.shtml

近年来,安徽省第二大城市芜湖的外贸表现引人注目。2023年,芜湖市进出口总额达到1178.8亿元,同比增长19.2%,其中出口额增长19.1%。作为安徽的外贸"尖兵",芜湖凭什么能在外贸领域持续发力?

“芜湖”起飞,不只是一个热梗。种种迹象显示,安徽正在坐稳中部地区外贸第一大省。

今年一季度,安徽就强势反超河南302.5亿元,上半年差距扩大至714.66亿元,前7月再次扩大至813.21亿元……

安徽的外贸表现不仅在数据上令人瞩目,其背后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更是值得关注。近年来,安徽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等“新三样”产业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成为外贸增长的重要引擎。

合肥和芜湖两大城市,凭借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完善的产业链,推动了全省外贸的快速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作为安徽省内老二的芜湖,近年来出口猛增。据相关媒体的统计,在过去近三年时间里,芜湖进出口在全省的占比从12.04%上升至17.51%。

这一次,芜湖又做对了什么?

悄然崛起的安徽老二

芜湖,别称江城,一座因长江而起,长江而兴的城市。

芜湖市

历史上,芜湖古称“鸠兹”,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2500多年。古代芜湖因长江和青弋江交汇,舟楫之利,农业、手工业、商业发达。近代芜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工商业发祥地和全国四大米市之一,1876年开埠通商。

以1934年数据看,皖江经济带有91座工厂,占有近代安徽工厂数的61.49%;芜湖地区就有工厂56座,集中了全省超过1/3的近代工业企业。作为安徽的经济重镇,2008年,芜湖经济总量超越安庆,首次跃居全省第二,并成功将这一名次保持至今。

芜湖市知名工厂

近20年来,随着强省会战略的有效实施,合肥在新产业赛道上异军突起,2023年生产总值突破1.2万亿元,常住人口近1000万,当仁不让跻身大城市行列。但在万亿量级的合肥之外,安徽在5000亿至10000亿元生产总值规模的城市仍然“断档”。

事实上,芜湖一直被安徽寄予厚望。

2021年,安徽省在“十四五”规划中首次提出要支持芜湖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同年10月,安徽省在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再次提出要支持芜湖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虽然是省内的经济重镇,但是改革开放后被明确为省内的副中心城市,这对芜湖来说还是第一次。

根据地域衰减等相关理论,省域副中心是指与省会城市联系紧密,能够承接并放大省会经济、社会、文化等“溢出效应”,在一些重要专业功能上协同配合省会城市服务、辐射省内区域的大城市,是介于省会和省内区域中心城市之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中心城市。

芜湖被寄托厚望,就意味着要与省会合肥共同承担起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成为引领全省发展的增长极。

就经济体量而言,芜湖也是安徽省内最有希望GDP率先突破5000亿量级的城市。

目前,在安徽省内,省会合肥在经济总量上断崖式领先,排在第二位的芜湖,是4000亿量级上唯一的城市,领先第三名滁州近1000亿。2023年,芜湖GDP达到4741.07亿元,正在迈向5000亿元门槛。

2021年,芜湖市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共同编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研究》课题报告指出,从城市自身看,省域副中心城市应具有强大的要素承载力和发展支撑力;从更大区域看,省域副中心城市应具有强大的融合力、带动力和辐射力。

而从产业上来看,在安徽省内芜湖也有底气支撑“副中心”的建设。近年来,芜湖在汽车制造、机器人、新材料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快速发展,逐渐成为安徽新兴产业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汽车出口挑起了大梁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从另一个角度看芜湖的发展,“出口”似乎成了新的关键词。正如文章开头所指出的那样,近三年来,芜湖在安徽全省的进出口占比从12.04%上升至17.51%。

如果细看整个进出口的变化,出口增长是一大亮点。上半年芜湖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694.78亿元,同比增长19.2%。其中,出口560.95亿元、增长19.1%。 

这之中,汽车是芜湖出口增长的关键。

8月5日,财富中文网发布了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390.917亿美元营业收入荣登榜单,位列第385名,这也是安徽车企首次进入世界500强。

奇瑞汽车作为中国汽车制造业的一颗耀眼明珠,其发展史承载了中国汽车工业崛起和成长的重要历程。1996年,年轻的尹同跃从一汽回到家乡安徽,在芜湖城北荒滩中的废弃工棚中,开启了“做中国人自己的汽车”的事业。这片工棚,即是被奇瑞称之为“小草房”精神的发端。

此后,总部位于芜湖的奇瑞汽车,逐步成长为汽车巨头。

数据显示,2023年,奇瑞汽车销量迅猛增长,年销量188.1万辆,同比增长52.6%。其中,出口汽车90多万辆,连续21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

今年上半年,奇瑞依然保持高增长态势。1月至6月实现销量110万辆,同比增长48.4%,首次半年度销量突破百万辆。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芜湖汽车销量达到111.1万辆,增长47.6%,占全省比重53.9%,汽车全产业营收突破2500亿元,增长44.2%。

因此,从数据上来看,说奇瑞是芜湖汽车产业的“大腿”,一点也不为过。芜湖是奇瑞最大的生产基地,三座大型工厂齐聚,全面覆盖奇瑞旗下所有车型的生产。即便不全是在芜湖生产,奇瑞销量在芜湖整个汽车销量中的占比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得益于拥有奇瑞这样的龙头企业,芜湖集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2000多家,形成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的汽车产业新经济生态。

目前,芜湖拥有汽车产业规上企业达907家,其中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企业分别为11家、677家、219家。去年,中国出口的汽车中,每4辆就有一台“安徽造”。

奇瑞的成功,某种程度上是城市与企业的互相成就。

2022年,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联合印发《安徽省“十四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在产业布局上提出构建以合肥、芜湖新能源汽车重大新兴产业基地为全省汽车产业核心发展区,探索构建跨城市的区域产业协同机制,打造“合肥—芜湖”双核联动、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创新产业链。其中多次出现的“芜湖”“奇瑞”,也定调了芜湖在全省汽车产业发展版图中的硬核性。

2023年,芜湖印发《关于聚焦首位产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行动计划》提到,“到2025年,力争汽车产量达到300 万辆,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到2027年,力争汽车产量达到500万辆,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

这也就意味着,在芜湖向新能源汽车万亿产业集群迈进的过程中,奇瑞依然会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优势还有哪些

芜湖的汽车产业在快速崛起,但对于一座城市来说,经济的发展不能仅仅依仗单一产业向前突破,而需要“多轮驱动”。

长江巨埠,皖之中坚

事实上,芜湖是一座以制造业见长的城市。芜湖制造业涵盖了41个工业大类中的37个,体系全、品种多、规模大的优势较为明显。2023年芜湖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2181亿元,在GDP中占比4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7272亿元,利润总额达449亿元。即便在好手如林的长三角,这样的成绩单也足以说明这座城市拥有的巨大工业潜力。

除了奇瑞,芜湖也拥有其他的老牌知名龙头企业。比如,总部位于芜湖的海螺集团是我国水泥建材行业龙头企业,是安徽省最早进入世界500强的本土企业之一,控股经营海螺水泥、海螺新材和海螺环保三家上市公司,在世界范围内拥有660多家子公司,资产总额突破3000亿元。

近些年,芜湖这座传统制造业城市又将目光放到了培育新兴产业上,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9月7日,2024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在芜湖开幕。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创新成果展区吸睛。

比如低空经济。芜湖是安徽乃至全国率先发展低空经济的城市之一,也是全国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截至目前,芜湖已经集聚了低空上下游企业近200家,涵盖研发、制造、维保、运营、培训、物流等全产业链,整机重点核心部件自主配套率达100%,在航空装备领域更是有着“大飞机看上海,小飞机看芜湖”一说。2023年,芜湖低空经济产业产值达400亿元、增长26.6%;今年上半年,产值达253亿元、增长26.8%。

再比如算力产业。2022年,芜湖成功入选“东数西算”国家工程8个算力枢纽节点和10个数据中心集群之一。芜湖数据中心集群是长三角枢纽两大集群之一、中部六省唯一的数据集群,目前,华为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科曙光、火山引擎等多个龙头企业数据中心项目落子集群起步区。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双重成员,芜湖还坐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有观点认为这是 “左右逢源”。从空间距离上来看,芜湖接受这两座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优势非常明显。

不过,芜湖也面临着人口的局限。相较于同类型城市,芜湖是所有省域副中心城市中在人口规模上较不占优势的城市。到2023年年末,芜湖全市常住人口为375.6万人。同为中部省域副中心城市,河南省域副中心城市洛阳有700多万人口。

芜湖市

对芜湖来说,未来两三年依然是城市提升能级的关键时期。在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支持芜湖市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中,也给芜湖定了个发展的目标,那就是到2027年:芜湖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8000亿元。

未来,芜湖将如何“起飞”,值得期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