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艺文丨细看塞尚和雷诺阿两位风格迥异的印象派大师作品

创作时间:
2025-04-04 11:48:3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艺文丨细看塞尚和雷诺阿两位风格迥异的印象派大师作品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S22HTQQ0552A91M.html

2025年4月1日至5月7日,"塞尚和雷诺阿的世界"艺术展览在香港举行,展出法国橘园美术馆及奥赛博物馆珍藏的52件印象派大师作品。本次展览是香港首个以两位印象派巨匠为主题的大型展览,也是巡回展览的亚洲首站。

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和奥古斯特·雷诺阿(Auguste Renoir)是印象派中两位重要人物,前者构图严谨,后者则着重温润色彩,尽管两人艺术风格和性格迥异,却建立了一段深厚友谊。


「塞尚和雷诺阿的世界」展览现场图

塞尚严谨构图与雷诺阿流动笔触


保罗·塞尚《蓝色花瓶》 1889-1890年,油画,61.2cmx50cm 奥赛博物馆


雷诺阿《郁金香》

虽然塞尚和雷诺阿都是印象派领军人物,但明显两人在画风上走往了不同道路,前者构图秩序严谨,常将画面简化为几何图形,创造出多重视角场景;后者则运用细碎笔触捕捉光线与动感,用色和谐保留生动触感。这可能与两位大师性格相关,塞尚孤单忧郁,而雷诺阿性格开朗,两人自1860年代在巴黎结缘后便建立深厚友谊,惺惺相惜,雷诺阿在1880及1890年代甚至数次于塞尚在法国南部的家作客,二人并肩创作,成为一生挚友。

用一个苹果,我就能震惊巴黎。
——保罗·塞尚


保罗·塞尚《苹果与饼》 约1880年,油画,45cmx55cm 橘园美术馆

展览第一部分便选取典型静物画作,突出两位大师在面对相似主题时不同处理方法。对塞尚有所了解的读者,会知道苹果是他最常描绘主题之一,这次其名作《苹果与饼》也在香港展出,画作巧妙地处理苹果渐变色,以多样视角试图呈现物体基本结构,展现出静物造型美和立体感。


雷诺阿《苹果与梨》 约1895年,油画,32cmx41cm 橘园美术馆

塞尚对静物画的野心亦对雷诺阿产生影响,其《苹果与梨》则呈现了一个复杂画面,盛满水果的碗被高低起伏桌布包围,能看到桌布褶皱、水果质感,以及陶器上光线反射,画作充满动感,重点在于捕捉某个瞬间。类似差异在塞尚《稻草花瓶、糖碗和苹果》和雷诺阿《桃子》中也有体现。


塞尚《稻草花瓶、糖碗和苹果》


雷诺阿《桃子》

肖像画用色大有不同


雷诺阿《风景中的裸女》 1883年,油画,65cmx54cm 橘园美术馆

比起静物画,大概更多人认识雷诺阿都是因为他的肖像画。其人像画作以柔和色彩和光线著称,喜爱用明亮、饱和色彩来创造温暖活力气氛。这次展出之名作《风景中的裸女》是他于1880年代周游欧洲后,受意大利文艺复兴大师影响所创作,作品中运用古典手法刻画人物配以印象派笔触描绘风景,可以看到光线在皮肤上巧妙变化。


保罗·塞尚《三浴女》 1874-1875年,油画,19.5cmx22.5cm 奥赛博物馆

相较之下,塞尚肖像画依然更强调结构,画面通常有坚实几何构成。这次展出之《三浴女》是塞尚最早期以沐浴者为题作品之一,画中他把浴女构成三角形,与树木摆动的方向互相呼应,可以看到他以厚重颜料和笔触塑造之人物体质感和空间感。


雷诺阿《弹钢琴的女孩》 约1892年,油画,116cmx81cm 橘园美术馆


雷诺阿《加布丽儿与尚·雷诺阿》 1895-1896年,油画,65cmx54cm 橘园美术馆

在情感表达方面,两人同样不同,雷诺阿肖像画经常展现人物幸福与满足感,尤其是描绘女孩与儿童更是如此。在《弹钢琴的女孩》以及《加布丽儿与尚·雷诺阿》中,便能透过画作感受到轻松温馨气氛。


保罗·塞尚《儿子的肖像》 约1880年,油画,35cmx38cm 橘园美术馆

但塞尚肖像画往往给人一种更严肃气息,人物少有微笑,更多表现出一种内省疏离感。譬如《画家儿子的肖像》便描绘了他儿子保罗,他以近乎摄影师视角作画,大胆裁掉背景中扶手椅一部分;男孩面部、同膊和扶手椅曲线交织,其简化形态及轮廓令曲线份外鲜明。若是想看两人于用色上对比,则可以集中留意雷诺阿《穿小丑装的克洛德·雷诺阿》以及塞尚《塞尚夫人的肖像》。


雷诺阿《穿小丑装的克洛德·雷诺阿》


塞尚《塞尚夫人的肖像》

对自然的不同感受力


雷诺阿《英国梨树》


雷诺阿《根西海景》

两人笔触分别自然也延伸到风景画,雷诺阿1873年创作之《英国梨树》是经典印象派风景画,作品由多种绿色调主导,梨树繁茂枝叶同时是画布背景和主题,画家尝试捕捉光线反射,色调明亮,一些笔触轻盈得近乎透明。另外他一幅《根西海景》以岛上海洋景致和斑烂色彩为灵感,融合了莫奈印象派风景画及欧洲古典传统裸女风格,此行被视作其艺术生涯转折点。


保罗·塞尚《红色屋顶(伊斯塔克的松树)》 1875-1876年,油画,73cmx60cm 橘园美术馆

虽然这次展览没有展出塞尚最为有名的《圣维克多山》系列,但所展出风景画同样能看到其作画特色,他在《红色屋顶(伊斯塔克的松树)》以大笔刷描绘天空,用长笔触暗示了广阔田野,叶子用短促点状表达,而房屋则以厚重笔触呈现。前景的树敞开观者视野,同时画面中心树丛掩藏房子入口,构图非对称,不指定任何具体主题,而是关注整个风景。

展览其他亮点


「塞尚和雷诺阿的世界——法国橘园美术馆及奥赛博物馆珍藏展」

两位大师对后世影响深远,西班牙名家毕加索便是其中之一。这次展览最后包括两幅珍贵毕加索画作《大型静物画》和《披布裸女》,前者以立体主义对塞尚画作构图致敬,后者姿态和沉重的形式让人想起雷诺阿晚期裸体画作。

为了让大家更了解两位大师一生,艺术馆设计了一个法国火车月台角落,观众可乘坐时间列车,进入塞尚和雷诺阿的世界,探索他们创作领域。这次香港限定内容包括两位大师模拟对话和足迹地图等,介绍这两位殿堂级艺术家生活轶事和深厚友谊。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