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婴幼儿需要补充维生素D?错!看看最新指南怎么说
只有婴幼儿需要补充维生素D?错!看看最新指南怎么说
维生素D是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营养物质。最新发布的《中国儿童维生素D营养相关临床问题实践指南》强调,维生素D的补充不应仅局限于婴幼儿阶段,而是应该贯穿整个儿童期。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维生素D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定义、重要性、来源、评估方法以及具体的补充建议。
什么是维生素D?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类固醇激素,主要包括VD2和VD3,在人体内以稳定的25-羟维生素D(25[OH]D)的形式存在。维生素D可以调节人体钙磷代谢,促进钙吸收,是儿童骨骼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营养物质。
为什么要重视维生素D补充?
由于儿童的生长发育较快,因此是不足或缺乏的高危人群,当儿童出现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时,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及佝偻病等的发生。此外,大量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还与哮喘、糖尿病、肿瘤、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多个系统疾病相关(图 1),可见,临床应积极补充维生素D使其维持在适宜范围。
图 1 维生素D缺乏症的原因及相关疾病 Immunologic Effects of Vitamin D on Human Health and Disease. Nutrients. 2020
维生素D从何处获得?
维生素D的三大来源包括:光照后皮肤合成、食物、维生素D制剂。
- 光照:阳光照射后经由皮肤合成的VD3是机体获得维生素D的主要途径,人体所需维生素D有90%以上来源于此,冬春季节日照不足或户外活动不足的孩子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
- 食物:食物来源的维生素D较少,主要是从脂肪含量高的海鱼(如鳕鱼、金枪鱼等)、动物肝脏、蛋黄、奶油等获得VD2(植物来源)、VD3(动物来源)。
- 维生素D制剂:由于现代生活中往往不能实现充足日晒,饮食摄入维生素D不足,所以维生素D制剂的补充则更加重要。另外,胎儿时期的维生素D主要是通过母体循环得到,而研究显示大多孕妇有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因此母亲孕期也需要补充维生素D来满足胎儿及新生儿生后2周内的需要。
如何评估孩子有没有维生素D缺乏?
临床通过血清25(OH)D来衡量维生素D营养状态,据此,2022年《中国儿童维生素D营养相关临床问题实践指南》将其分为4个等级:
- 维生素D缺乏:25(OH)D < 30 nmol/L,长期此状态下发展为营养性佝偻病风险升高
- 维生素D不足:25(OH)D 30~50 nmol/L
- 维生素D充足:25(OH)D > 50~250 nmol/L,其中50~125 nmol/L为适宜水平
- 维生素D中毒:25(OH)D > 250 nmol/L
注:目前国内外关于VD缺乏及VD适宜水平的意见不一,尚无统一标准,美国医学研究院定义维生素D缺乏:25(OH)D < 50 nmol/L。
中国儿童维生素D水平流行病学
一篇国内文献在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抽取来自我国1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31名7岁以下健康儿童,调查其维生素D营养现状,缺乏和不足检出率为14.0%(215/1 531)。其中0~<3岁和3~<7岁分别为3.8%(25/664)和21.9%(190/867)。
防治维生素D缺乏
从VD获得来源入手,通过增加日照、指导膳食及口服补充来预防及治疗VD缺乏。
- 多晒太阳,增加户外活动:可以带婴儿到户外活动,逐步达到每天1~2小时,以散射光为好,但同时要注意安全,婴儿皮肤娇嫩,6月龄以下应尽量避免太阳直射;大儿童户外活动也要注意防晒,以免皮肤灼伤。
- 调整膳食:可适量进食海鱼、鸡蛋、奶制品等食物。
- 口服VD制剂:
VD怎么吃?吃多久?
结合《2022中国儿童维生素D营养相关临床问题实践指南》来看一下。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多胎儿、低出生体重儿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的发生率高,而且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即便母亲补充维生素D,乳汁中的含量也难以满足婴儿每日所需。所以要从出生后数天内即开始口服补充,优选VD3制剂,每天至少400U,可一直补充到青春期,以维持血清25(OH)D水平在50 nmol/L以上。
常规量补充(400~800 U)可不监测25(OH)D,若在治疗中则需要每隔3~4个月监测一次血清25(OH)D来评估,达到适宜水平后6个月监测一次。另外需注意,血清25(OH)D > 125 nmol/L可出现尿钙增加,故VD补充并非越多越好。
下面是《2021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的观点,该共识从预防及治疗两方面具体指导了维生素D的临床应用。
预防:
- 新生儿:为预防佝偻病,应生后尽早补充,400~800 U/d。
- 早产儿、多胎儿、低出生体重儿:生后1周起,800 U/d,3个月后改为400 U/d;如果予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则予维生素D 400 U/d。
- 反复呼吸道感染、腹泻、缺铁、营养不良等的儿童:400~800 U/d。
治疗:
符合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诊断标准者,予每日疗法或大剂量冲击疗法,口服为主,最小治疗剂量为2000 U/d,强调同时补钙,疗程至少3个月,治疗3个月后查血清25(OH)D来评估治疗反应。
表 1.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维生素D治疗量(IU)(摘自2021共识)
总结
过去的共识强调婴幼儿时期需要补充维生素D,而现在范围扩宽,从生后数日到青春期都需要补充维生素D,至少400 U/d,以维持25(OH)D在50 nmol/L以上。
本文原文来自丁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