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常见便秘药物对比:如何选择?
6种常见便秘药物对比:如何选择?
便秘是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选择合适的药物对于缓解症状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6种常见便秘药物的作用机制、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帮助您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明智的选择。
1. 促分泌药(肠道主动“放水”)
代表药物:芦比前列酮、利那洛肽
起效时间:数小时至数天(需持续用药)
作用机制:激活肠道氯离子通道,增加肠液分泌,软化粪便并促进肠道蠕动。
适用范围:成人慢性便秘患者,尤其常规泻药无效者;孕妇及儿童需谨慎。
用法用量:如芦比前列酮(24μg/次,2次/日);利那洛肽(290μg/次,1次/日)。
不良反应:恶心、腹泻、头痛。
2. 容积性泻药(便便“膨胀剂”)
代表药物:欧车前、聚卡波非钙、麦麸等
起效时间:12-72小时(起效较慢,需持续使用)
作用机制:吸收水分后膨胀,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
适用范围:轻度便秘、饮食纤维不足者。孕妇、老年人、需长期调理者。
用法用量:如欧车前(5-10g/日,分次服用);需大量饮水避免肠梗阻。
不良反应:腹胀、腹痛;过量可能引发肠梗阻。
3. 渗透性泻药(肠道被动“放水”)
代表药物:聚乙二醇、乳果糖、山梨醇等
起效时间:数小时至1天(聚乙二醇较快,乳果糖需6-12小时)
作用机制:提高肠道渗透压,保留水分软化粪便。
适用范围:急慢性便秘、术前肠道准备。
用法用量:口服,聚乙二醇(10-20g/日);乳果糖(15-30ml/日)。
不良反应:腹胀、电解质紊乱(长期高剂量);乳果糖可能引起血糖波动。
4. 刺激性泻药(肠道“鞭子”)
代表药物:番泻叶、比沙可啶、蓖麻油等
起效时间:6-12小时(常用于夜间服用,晨起排便)
作用机制:直接刺激肠神经,增强肠道蠕动和分泌。
适用范围:急性便秘或短期使用(救急)。孕妇、哺乳期禁用。
用法用量:比沙可啶(5-10mg/次,1次/日);连续使用不超过1周。
不良反应:腹痛、电解质紊乱、肠道黑变病(长期使用)。
5. 润滑性泻药(肠道“润滑油”)
代表药物:开塞露、甘油、多库酯钠等
起效时间:口服6-8小时;直肠用药(开塞露)15-30分钟
作用机制:润滑肠壁,软化粪便,减少水分吸收。
适用范围:短期缓解粪便干硬、排便困难。便便堵门口时救急。
用法用量:开塞露:成人一次1支,儿童一次0.5支
不良反应:形成一定依赖性,一旦停药,很难排出大便。
6. 促动力药(肠道“发动机”)
代表药物:莫沙必利、普芦卡必利等
起效时间:1-2天(需持续用药)
作用机制:激活5-HT4受体,增强肠道蠕动。
适用范围:慢性便秘,尤其结肠动力不足者。
用法用量:普芦卡必利(2mg/次,1次/日)
不良反应:头痛、腹泻;罕见心律失常(需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