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出自哪里?在网络中的用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梗”出自哪里?在网络中的用法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360meiwen.cn/28633.html
“梗”的词源与演变
“梗”最初来源于汉语方言,尤其是粤语和闽南语中的“哏”(gén),意为“笑点”或“桥段”。早期相声、喜剧表演中常用“哏”指代幽默的台词或情节。由于输入法误打,“哏”逐渐被写作“梗”,并在网络传播中固定下来。
关键演变节点:
- 2000年代初:台湾综艺节目和BBS论坛(如PTT)广泛使用“梗”代指搞笑桥段。
- 2010年后:大陆网络社区(如贴吧、微博)接纳并扩展其含义,成为网络流行文化的核心词汇。
“梗”在网络中的用法
1.作为文化符号
梗是网络群体共享的“暗号”,通过特定词汇、图片或视频传递多层含义。例如:
-“真香”:出自《变形计》王境泽的台词,形容“打脸”行为。
-“蚌埠住了”:谐音“绷不住了”,表示情绪失控(笑或哭)。
2.作为创作素材
梗常被二次创作,形成病毒式传播:
-“蜜雪冰城主题曲”:用户改编歌词、制作鬼畜视频,推动品牌出圈。
-“退退退”:源自大妈吵架视频,被网友用于抵制负面事物。
3.作为社交货币
使用梗能快速建立群体认同:
- 弹幕文化(如“前方高能”“爷青回”);
- 表情包(如“熊猫头”“黑人问号”)。
案例分析:“绝绝子”的爆火
1.起源:2020年从小红书美妆博主口头禅扩散,搭配“yyds”(永远滴神)使用。
2.传播:
- 正面:夸赞食物、穿搭的万能句式;
- 负面:过度使用引发语言贫乏争议。
3.现象本质:反映网络语言追求简洁化、情绪化的特点。
总结
梗是网络时代的文化速记符号,其生命力取决于群体的创造力与传播力。理解梗的用法,本质是理解当代年轻人的社交逻辑与亚文化认同。
本文原文来自360美文网
热门推荐
5年后人类将永生?未来学家库茨维尔提出“寿命逃逸速度”理论
5年后人类将永生?未来学家库茨维尔提出“寿命逃逸速度”理论
如何有效辨别贷款合同真实性及法律风险防范
乌龟喂养之道——为你的宠物提供健康饮食(细致呵护,让乌龟健康成长)
眩晕恶心未必是高血压在作怪:美尼尔综合征的识别与科学护理
发财树室内养护完全指南:14个关键要点助你养出健康美丽的发财树
揭秘历史的分界线:西汉与东汉的由来
东汉和西汉的关系
网络可视化在历史数据分析中的实用方法有哪些?
大规模历史数据如何管理?(附解决方法)
玉兰花开映春晖
央视315晚会撕开了劣质预制菜的遮羞布
男人最佳抗衰老的 5 种运动
复旦大学团队开发新型多孔碳制备方法,为高性能超级电容器提供新方案
小学生歇后语大全-儿童知识
SIM卡与eSIM:通信技术的演变与选择
开个早餐店需要什么证件和手续
《战地模拟器》中最强狙击枪是哪个 比较各种狙击枪的优劣
中国生肖纪念币大全与最新市场行情
微软抢跑后,谷歌也宣布启用NIST抗量子加密最新标准
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排行榜 全国美好生活城市有哪些
谷子新品种“中谷25”创我国夏谷高产新纪录
杏仁粉的功效与作用
“网络身份证”已上线67个app和场景,记者实测顺丰等多个app仍需再次核验身份
加强妇女权益保障 助力社会和谐稳定
想要翹臀就要「臀大肌」訓練!給你超有感3招臀大肌運動菜單
如何获取web页面的url
Excel表格中插入可点击链接的三种方法
过敏性咽喉炎的药物治疗全攻略
融合学科建设如何推进?港科广发布《红鸟硕士项目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