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临床/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现状分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临床/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现状分析

引用
1
来源
1.
https://rs.yiigle.com/CN2021/1435485.htm

我国自1998年设置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类别以来,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共建共享、全面健康"的健康中国战略主题,对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需求,医学博士研究生规模不断增长。但是,博士研究生质量还是不够高,存在一定的问题。据相关数据统计,有1/3的专业学位论文质量较差,离合格标准还有一定差距[1]。本研究对某高校2016至2018年1 006本临床/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论文的选题及1 122份匿名评阅结果进行分析,为提高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提供参考建议。

研究对象与方法

2016至2018年共有1 006人申请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博士,随机抽取416名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参加匿名评阅。按照学校要求,每名参加匿名评阅的博士学位论文送2~3份给校外相关学科专家评审。专家主要从论文选题、文献综述、论文创新、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论文内容、学术道德、写作规范及总体评价方面给予优、良、中、差的定量评价,同时需要给出学位论文不足方面的定性评价。2016至2018年共收回匿名评阅意见1 122份。

采用EPIDATA 3.2录入数据,用SPSS 20.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学位论文选题来源及类型

50%以上的博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为应用型研究,选题来源为非立项及其他院级自设课题等(图1、图2)。

学位论文匿名评阅结果

83.9%(941/1 122)博士专业学位论文总评为良好及优秀。7个分项指标中,评价较差的前3项分别是:论文创新3.3%(37/1 122)、论文内容2.2%(25/1 122)、写作规范0.9%(10/1 122)(表1)。

项目
论文选题
463(41.3)
539(48.0)
112(10.0)
8(0.7)
文献综述
404(36.0)
588(52.4)
123(11.0)
7(0.6)
论文创新
177(15.8)
638(56.9)
270(24.1)
37(3.3)
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
406(36.2)
562(50.1)
145(12.9)
9(0.8)
论文内容
341(30.4)
571(50.9)
185(16.5)
25(2.2)
学术道德
567(50.5)
484(43.1)
68(6.1)
3(0.3)
写作规范
424(37.8)
572(51.0)
116(10.3)
10(0.9)
总体评价
351(31.3)
590(52.6)
166(14.8)
15(1.3)

论文不足意见汇总分析

对1 122份评阅意见中专家提出的不足进行概况分析,发现"论文内容"相关问题出现频次最多,占72.4%(813/1 122),主要是实验数据不充分、论证不充分、结果分析不全面等;第二为"论文创新性",占42.2%(473/1 122),主要包括研究方法不成熟、回顾性研究/单中心研究、样本量不足等;第三是写作规范,占33.9%(380/1 122),包括语言文字错误、表达欠准确、图表格式不规范等。

讨论

论文写作规范有待加强

从2016至2018年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阅结果看,该校临床/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论文得到了同行专家的认可,80%以上的评阅专家对于论文的总体评价为良好及优秀,但在写作规范、论文创新等方面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学位论文水平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中权重较大的指标[2]。学位论文质量与学校、学科、导师及研究生本身等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作为研究生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人的导师及执笔撰写学位论文的研究生对学位论文质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3]。本调查发现,所有论文不足意见中,33.9%的为论文撰写规范问题,如表达欠准确、语言文字错误较多;书写格式不规范;参考文献格式不规范;英文缩略词或学术名词陈述不规范等。这些问题都反映了研究生对学位论文撰写的不重视,部分导师没有发挥很好的指导、监管作用。为尽量减少此类问题,建议:①通过举办论文撰写主题沙龙、开设相关课程等,帮助学生完成学位论文撰写;②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健全导师动态管理机制,将学位论文抽检结果、优博论文、学术不端等指标纳入动态调整因素,若出现"存在问题论文",应暂停导师招生资格;③学位论文质量与招生资源挂钩,奖优惩劣;④对于出现"存在问题论文"导师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或通报,让导师切实体会到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性。

论文创新不足,研究内容不够深入

本调查发现,专家对临床/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论文创新的评价相比其他方面较低,针对科学研究能力方面提出的不足也较多。例如,研究为常规化疗方案/临床回顾总结,创新性不够;研究思路基本准确,但研究深度还欠缺;应进一步开展一些前瞻性的多中心研究等。可见,此类博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尚未达到社会对他们的预期。在诸多影响专业学位论文质量的因素中,科研环境占有很大比重[4]。另外,调查结果显示,博士专业学位论文来源主要是一些校级或院级、非立项课题。以往的研究也发现,1/3的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认为"导师临床工作繁忙,无法得到很好的指导"为其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之一[5]。随着医教协同政策的推进,临床/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机衔接,在提高临床实践能力的同时,更容易出现"重临床、轻科研"现象,最终会影响临床/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出现"短腿"问题。

为培养"科学家型医师",建议:①改革人才选拔机制,加入科研能力及人文素养等方面的考核,以期选出具有科研潜力且适合"5+3+X"模式中后续X年培养的优质生源。具体做法可借鉴国外一些大学的做法,比如让申请者提供一份研究计划,以体现申请者对实践的反思、选择应用适当研究方法的能力和对实践能够做出显著贡献的潜力等[6]。②科研训练贯穿培养全过程。为保证学生的科研训练,学校培养方案中明确要求不少于半年的脱产科研训练。但是,这并不说明学生只有在这半年的脱产时间里从事科学研究,而应在已确定进入博士阶段培养时(硕士三年级第一学期末)提前介入临床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撰写等。学生应充分利用临床工作业余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科研工作,科研训练贯穿全程。同时,在开题、中期汇报及预答辩环节要求必须有流行病或统计学专家参与,给予全程指导。③制定特色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是研究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主要途径,为将来职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临床医师在工作中经常面临着缺乏科研思维、不懂研究方法的困境,对于临床实践中很好的选题不知如何升华为科学问题。建议学校在完成教育部对博士学位课程总体框架的要求下,强化专科前沿知识与技术、临床研究方法的培养,开设临床研究方法学等系列课程,以临床具体研究问题为导向,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即结合临床具体问题或研究案例讲授临床研究设计方法),加强学生临床科研思维的训练。

论文评价标准尚未统一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虽已开展20多年,各高校结合自身特点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但是,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①目前,高校绩效评估、职称评审等考核中更偏重于科研指标。②在具体培养过程中,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③部分高校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标准向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标准靠拢[7],部分导师在实际指导中对两种类型研究生的要求基本一致,论文评阅使用同一版评价标准。但同时,也有部分高校及导师严格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为导向,坚持分轨培养,对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更加注重临床实践训练,对学位论文的要求也低于学术学位博士。这就导致在论文评阅过程中会出现矛盾,很多评阅专家会以学术学位博士的标准来审阅专业学位博士论文。这也使得导师对返回的评阅意见不认可,甚至开始质疑所在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是否正确,使得论文评阅作用大打折扣。

基于以上问题,建议:①探索改革论文评阅的机制,不能一味通过匿名评审方式来把关。可借鉴国外一流院校的成熟经验,试行论文评阅实名制,评阅人较早参与,与导师成立"论文指导委员会",对论文撰写进行更深层的指导与帮助;同时评阅人及评阅意见面向全社会公开,增强导师及评阅人责任意识。②建立统一论文评价体系。目前,专业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尚未形成国家标准,还处于摸索阶段。为规范专业学位论文书写,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组织高校专家研讨确定了《专业学位论文写作指南》,给高校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规范。同时,建议医学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科学、规范、统一的论文评价体系供各高校参考,对推动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挥很好的引导作用。③建议完善论文修改监督机制,确保研究生按照论文评阅人及答辩委员会意见对论文进行修订补充,将评阅人及答辩委员会作用发挥到实处。

充分发挥学位评定委员会作用

学位论文经过评阅人、答辩委员会审核后,还需经过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以下简称"学位分会")的审核。学位分会一般以一级学科为基础设置,委员对本学科的学位论文相对熟悉。基于目前考核评估机制,学位分会在审核学位授予问题时,往往更关注学生发表的论著,反而忽视了学位论文质量本身。建议:①学位分会委员全程参与博士专业学位论文答辩会,熟知本学科的学位论文内容;②学位分会讨论学位授予问题时,重点审核学位论文质量,高度重视答辩前学位论文评审意见,逐本审查评阅意见出现"差"或评阅意见为"修改后重新送审""不同意答辩"的学位论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