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历史人物张学良:东北易帜到底是对是错?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历史人物张学良:东北易帜到底是对是错?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120682015_490610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更换为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这一历史事件不仅结束了中国南北分裂的局面,也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攫取中国东北的阴谋。那么,张学良的这一决定究竟是对是错?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从张作霖到张学良,从对等议和的交涉到东北易帜的实现,南北妥协的意向是以一贯之的。但是决不能因此而将张学良和张作霖等同起来。

“南北妥协”,字面上是一样的,但在张氏父子心目中其内涵是大不相同的。张作霖的妥协,是“对等议和”,是“划江而治”,是以互相承认对方政权的存在为前提的。议和双方无论是张作霖也好,蒋介石也好,都有实现其“一统天下”的强烈欲望,所以,议尽管议,最终实现妥协的协议却从未达成过。可见,妥协,对张作霖来说只不过是一种形势不利时同南方斗争的手段。

张学良的妥协,是“分治合作”的妥协,是“划关自守”的妥协,是服从南京国民政府、“甘为介公效力”的妥协,是以“恃总理主张,取消不平等条约,以建设强有力之政府”为目的的妥协。总之,是为实现全国统一,团结对外,不惜称臣的妥协。两相比较,可以看出,张作霖的妥协,只不过是保持军阀割据的策略,而张学良的妥协则出于鲜明的爱国主义民族立场。

正因为如此,人们乐于称道张学良,就国内而言,东北易帜,实现了国内和平,避免了一场大规模的军阀混战;实现了全国统一,结束了民元以来南北分裂的混乱局面,这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人民意愿的。就国际关系而言,其历史意义尤其突出。

近代以来,在中日交往中,日本得寸进尺,步步进逼,中国妥协退让,屈辱莫名;在张作霖被日本谋害、关东军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干预的险恶环境下,不管个人利益还是民族大义张学良也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东北易帜。

为了最终实现易帜,张学良机智地利用美英等国牵制日本,在国际上争取同情者。美英法等国抓住日本出兵山东问题不放,一再向其施加压力。在日本国内,在野派不断加强反对田中内阁的活动。到1928年底,田中内阁已经内外交困。近半年来,“更易迟迟者,为外交问题耳。”现在易帜条件既已成熟,张学良乃于12月29日毅然通电全国,东北易帜。

年轻的张学良将军挺身而出,勇敢机智地同日本帝国主义相周旋,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攫取中国东北的阴谋。国民政府至此获得了形式上的统一。所以东北易帜是张学良一生的壮举!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