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机油几百公里就变黑?真相大揭秘!
为什么机油几百公里就变黑?真相大揭秘!
机油,通常被称为发动机的 “血液”,是确保发动机正常运转的关键要素。在汽车保养项目中,更换机油是最为核心的工作之一。机油的主要功效是润滑,它能够显著减少发动机内各个运动零部件之间的摩擦,将磨损程度降至最低。此外,机油还承担着清洁的重任,宛如一位勤劳的清洁工,把机油道中的杂质统统融入自身。机油道,就如同发动机内部的 “血管”,是机油流动的专属通道,机油通过它抵达各个需要润滑的部位 。
那么,为什么机油在使用几百公里后就会变黑呢?
其一,汽油燃烧不完全是导致机油变黑的重要原因。汽油在气缸内燃烧时,受多种工况影响(工况指发动机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情况,例如发动机转速、负荷不同时,便处于不同工况 ),并非每次都能完全燃烧。研究数据表明,在某些特定工况下,汽油燃烧不完全产生碳颗粒的比例可达 [X]% 。这些碳颗粒颜色为黑色,当活塞下行时,会将附着在气缸壁上的碳颗粒刮下,使其融入机油,进而让机油颜色变黑。
其二,发动机磨损下来的铁屑,在高温氧化后会变成黑色粉末,同样会混入机油中。
其三,机油自身也会发生氧化。若发动机长时间运行,机油中的添加剂会逐渐氧化变质,致使机油颜色变黑。这就如同我们日常烹饪用的油,起初清亮透明,但经过多次油炸食物后,油中混入食物残渣和调料,再加上自身氧化,颜色就会变深。
实际上,机油变黑属于正常现象,并不一定意味着机油已经失效。这就好比在一盆清水中滴入一滴墨汁,整盆水会变黑,但水中实际的杂质和污物其实只有一滴,变黑更多是视觉上的效果,对机油性能的影响未必很大。
有些车主发现,刚更换机油跑了几百公里,机油就变黑了。这并非新机油的问题,而是车内原本残留的旧机油未放干净,发动机运转一段时间后,新旧机油充分混合,导致机油看起来发黑。那么,换机油时放不干净会损伤发动机吗?
其实,换机油时放不干净是较为常见的情况。目前最常用的放油方式有重力放油和抽油。重力放油是打开油底壳的放油螺丝,让机油自然流淌;抽油则是通过设备将管子插入油底壳往外抽。但无论哪种方式,都无法将机油完全放净,毕竟各个零部件表面总会附着一些机油。
一般来说,正常更换机油时残留的旧机油量很少,对发动机的影响微乎其微。以常见情况为例,新旧机油混合后,新机油可能占比 99%,旧机油仅占 1% ,在这种情况下,新机油占据主导地位,能充分发挥润滑作用。也就是说,按照正常流程换机油,放不干净基本不会影响新机油性能,也不会损伤发动机,车主无需因新机油短时间变黑就过度担忧。
不过,有一种情况需要排除,即非正常流程更换机油。比如遇到不专业的维修师傅,放油时只放了一点就拧上螺丝,致使大量旧机油残留。若旧机油残留量达到 30%,新机油量仅为 70% ,如此一来,新旧机油量相差不大,混合后必然会对机油性能产生影响。
所以,换机油时务必保证油底壳中的机油尽量放干净。通常,当机油不再成股流出,而是开始一滴滴往外滴时,基本可认为放得比较干净了。从时间上看,一般放油时间达到三分钟以上,机油存留量对发动机的影响就较小,基本无需担心。
此外,不同类型的机油,如矿物油、半合成油、全合成油,在抗氧化性、清洁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全合成油的抗氧化性和清洁能力相对较强,使用全合成油时,机油变黑的速度可能相对较慢,对发动机的保护效果也更好。而在换机油的放油方式选择上,重力放油操作简单、成本低,但可能残留较多旧机油;抽油相对能抽出更多旧机油,但对设备有一定要求。车主可根据车辆的具体情况和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放油方式。
总之,机油变黑是正常现象,正常换机油放不干净一般不会损伤发动机。汽车保养涉及众多方面,机油保养只是其中一环,后续我们还将为大家介绍更多汽车保养知识,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