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中茅台”将有质量分级!南沙渔业探索种苗、养殖双升级
“蟹中茅台”将有质量分级!南沙渔业探索种苗、养殖双升级
广州南沙,这片位于珠江出海口的沃土,凭借得天独厚的咸淡水交汇水域,孕育出南沙青蟹和小虎麻虾等特色水产品。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这片土地上的渔业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南沙青蟹和小虎麻虾均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中南沙青蟹以"壳薄、肉多、味美"著称,小虎麻虾则以"色泽鲜红、脆爽鲜甜"闻名。然而,这些特色水产品在种质资源、人工繁育技术、养殖模式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
2023年成立的广州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针对南沙青蟹、小虎麻虾等特色品种设立了8个科研项目,开展种苗繁育和健康养殖模式研究。研究院于2024年5月9日举办了学术委员会年会暨粤港澳渔业发展论坛,科研团队分别汇报了相关科研新进展。
南沙渔业产业园标准化鱼塘
南沙青蟹:从育苗到质量分级的全面升级
南沙青蟹养殖面积超2万亩,年产量近4000吨,年产值约10亿元。然而,当前南沙青蟹产业发展面临着种质资源研究不充分、苗种繁育和供应不足、缺乏优质饵料、养殖模式与技术不规范等问题。
研究院团队构建了拟穴青蟹种质资源库,并推动建设青蟹育苗场,以满足年产量100万只以上的优质青蟹种苗需求。在黄油蟹人工育成方面,团队通过优化饲料配方和环境控制,已将膏蟹转化为"膏油"黄油蟹的概率提升至30%。
南沙青蟹
此外,团队正致力于制定和完善黄油蟹市场标准,将其分为顶级品("全油")、特级品("头手")、一级品("膏油")三级,为黄油蟹产业的质量管理提供标准化指南。
小虎麻虾:从野生到人工育苗的技术突破
小虎麻虾以其韧实的口感和鲜甜的味道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研究院已在黄阁镇繁育场推广320亩养殖面积,亩产可达200-400斤,是传统养殖手段产量的3-4倍。
研究院副院长赵会宏介绍,团队已初步总结出一套小虎麻虾人工育苗的技术规范,并通过基因测序分析确定了与性腺发育和性别相关的基因,为优化繁殖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下一步,团队将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培育具有高生长率、抗病、抗逆境特征的优良品种。
黄阁小虎麻虾
未来展望:打造智慧渔业示范基地
研究院计划重点推进华农南沙渔业高科技园项目一期建设,项目将建设高标准养殖池塘、种质资源库、综合实验室和渔业智慧管理平台等设施。园区将集水产科技研发、养殖模式示范、产业化模式推广、技术培训、参观调研和文旅研学等功能于一体,打造国内先进的智慧渔业示范基地。
这一系列科技创新举措,不仅将推动南沙渔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将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