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如何挑选合适的水冷板?一次看懂5大水冷板设计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如何挑选合适的水冷板?一次看懂5大水冷板设计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taichungbro.com/2024/11/27/cold-plate/

在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中,电子设备的性能和功率密度持续提升,随之而来的散热挑战也日益严峻。尤其在高性能服务器、AI、电动车以及高功率设备等领域的散热需求,传统风冷散热往往无法满足,此时水冷散热系统成为关键解决方案。

相比风冷散热,水冷系统利用液体的高热容量和高导热性能,能以更高效的方式将热量从热源移除,实现稳定运行并延长设备寿命。不仅如此,水冷系统还能以更静音的方式运作,满足对噪音敏感的场景。

在水冷系统中,"水冷板"无疑是其中的核心部件。作为热源与冷却液之间的桥梁,水冷板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散热效率与可靠性。因此,了解水冷板的结构与设计,是深入认识水冷散热技术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将逐步拆解水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并深入探讨水冷板的设计方法与实际应用。

水冷系统的原理与流程

一个完整的水冷系统主要由水泵、水箱、水冷板、散热排(水冷排)和连接水管组成。其运作原理看似简单,实则讲究——水泵推动冷却液在系统中循环,冷却液经过水冷板时带走发热元件的热量,接着流向散热排(Radiator),在风扇的协助下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降温后的冷却液再次回到循环起始点。这个过程中,冷却液扮演着热能载体的角色,通过流动将热量持续带离发热源。

冷却液的选择也是一门学问。纯水虽然价格便宜且容易取得,但容易导致系统组件氧化生锈,因此市面上的水冷系统多采用特制的冷却液,添加了防锈、防腐蚀的添加剂,有些还加入了荧光剂,在视觉效果上更添风采。这些特制冷却液不仅能够延长系统寿命,还能提供更好的导热性能。

水冷板的设计

水冷板作为水冷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其主要功能是将热源产生的热量迅速传递至流动的冷却液中,实现高效的热交换。由于水冷板直接接触热源,其设计不仅需要满足高效导热的需求,还需兼顾结构强度、流体阻力以及生产成本等多方面考量。

  • 热交换效率:设计应确保冷却液能最大限度地接触热源面,并在有限空间内提升散热效率。这通常需要利用特殊的内部流道结构,如微通道或鳍片设计。
  • 流体动力学:内部流道的设计必须平衡流体的速度与压降。过高的流速会增加泵浦负担,而过低的流速则可能导致散热效率降低。
  • 加工方式:由于不同应用需求,水冷板采用的制造方法(如焊接、CNC加工或压铸)会影响成本与性能。
  • 材料选择: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是铜制水冷板,因为铜具有优异的导热性和适中的加工性能。铝制水冷板虽然重量较轻、成本较低,但导热性能较铜差一些,且较易发生电化学腐蚀。高端产品有时会选用银制水冷板,虽然导热性能最佳,但昂贵的价格让它仅限于特殊应用场景。

五种设计方案

1. Tubing 管道式

管道设计是最传统的方案,将水管弯折成S型或U型贴合在导热板上。这种设计的制程相对简单:只需要将铜管或铝管经过弯折,再与底板进行焊接或压合即可,内部加工较少,因此生产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生产。它的优势在于结构稳定、维修方便,特别适合大面积的散热需求,比如工业用变频器或大型电源供应器的散热。不过,此方案的流体阻力较高,需较大的泵浦压力。而散热效率方面,由于水管的直径较大,接触面积相对有限加上管道会有多处弯折,因此散热均匀性稍差,容易在局部产生热点,散热效率在五种方案中相对较低。

2. Minichannel 微通道

微通道水冷板是一种先进的设计,通过在水冷板内部打造多条窄小的流道(通常小于1毫米),极大地提高了冷却液与热源的接触面积,从而显著提升散热效率。这种设计可以运用精密的CNC加工或蚀刻技术,制作难度较高。这种设计尤其适合高端CPU、GPU等高热密度元件的散热。目前高端电竞水冷产品和专业工作站常常采用这种设计。

不过微小的通道也代表加工难度高,设备要求精密,导致生产成本较高。而且微通道容易被杂质或气泡堵塞,需要高纯度的冷却液,一旦堵塞或损坏,需要整体更换,维护成本高昂。

3. Folded Fins 折曲鳍片

折曲鳍片设计像是在两者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将金属片折成波浪状或之字形,不仅增加了散热面积,还能产生适度的湍流来强化换热效果。这种设计的制作相对简单,主要通过冲压成型,再与底板进行焊接,适合中等规模生产。它特别适合中型设备的散热需求,比如通讯设备或工业控制箱体,兼具了不错的效能和合理的成本。

4. Pin Fin 針狀鰭片

针状鳍片水冷板以其内部布满柱状或针状鳍片的结构闻名,结构灵活,在有限空间的使用上较为方便。这种设计能够显著提升冷却液的湍流效果,来达到更高的热交换效率。

鳍片的外型有矩形、圆形或是椭圆形,矩形鳍片由铝挤型横切而成,圆形鳍片则由锻造或金属粉末烧结,而椭圆形的鳍片热传系数较高,但成型较为困难。另外要注意鳍片间容易积聚杂质或沉积物,需频繁清洁维护。

5. Skived Fin 鏟齒鰭片

鏟齒鰭片是一種將鰭片直接從金屬基材上鏟削成型的設計。由於鰭片和基材是一體結構,這種設計徹底消除了接合處的熱阻,因此具備優異的導熱性能,同時保持較高的結構穩定性。

鏟齒鰭片製程原理是使用單塊材料(如銅或鋁),通過專用的鏟齒機採用高精度鏟齒工藝切割出高密度的鰭片構造,工藝相對高效,適合批量生產。

但由於鏟齒的結構與加工方式,因此鰭片的形狀和密度設計自由度較受限,對小型空間的應用場景有所局限。

綜合評比

散熱效率

從純散熱效率來看,微通道和鏟齒散熱片設計領先群雄,主要歸功於它們優異的接觸面積和熱傳導效率。緊隨其後的是針狀鰭片和折曲鰭片設計,雖然整體效能略遜一籌,但在特定應用場景中仍能發揮獨特優勢。管道設計的散熱效率相對最低,但它的可靠性和維護性卻是首屈一指。不過實際的散熱效率還是需要依設計的密度、鰭片尺寸等影響接觸面積的項目而定。

成本效益

管道設計的製造成本最低,加工簡單且原料便宜,特別適合大規模生產。折曲鰭片次之,其沖壓製程成熟且效率高。針狀鰭片和鏟齒散熱片的成本居中,主要支出在精密加工設備和加工時間較長。微通道設計則因其複雜的製程和高良率要求,製造成本最高。

流體阻力

  • 管道式:管道設計因其多次彎折的流道特性,呈現中等程度的流體阻力,雖然管壁光滑有助於流動,但長距離的路徑和過多的彎頭設計仍是主要阻力來源,其中若是彎頭設計不良,甚至可能會產生渦流,降低散熱效率。
  • 微通道:微通道結構則因其極窄的通道寬度,往往產生較高的流體阻力,流道密度較高時,流速雖然分布均勻,但整體壓降增大。雖然能提供優異的散熱效果,但對水泵性能和冷卻液純度要求較高。
  • 折曲式:流體經過折曲鰭片時,會產生局部湍流,這既有助於熱交換,又增加了壓降。較適合平衡散熱效率與流體阻力的應用。
  • 針狀式:針狀或柱狀鰭片密集排列,冷卻液在繞過鰭片時需多次改變方向,導致流體阻力顯著增加。雖然湍流現象在這種設計中非常明顯,有助於熱交換但也同時提升壓降。
  • 鏟齒式:由於鰭片排列整齊且間距適中,流體能以相對平穩的方式通過鰭片間隙。且一體成型的設計減少了冷卻液流動中的干擾現象,降低壓降。
項目
散熱效率
生產成本
流體阻力
適用場合
管道式
低功率設備、工業用
微通道
中高
高功率設備、伺服器、半導體設備
折曲式
中等功率設備、電腦、LED模組
鈎狀式
GPU、CPU、車用電源模組
鏟齒式
中大型設備工業設備、電腦

在选择水冷板时,没有放诸四海皆准的完美方案,重点是找到最符合需求的設計。对于一般使用者来说,建议从以下几个角度评估:首先是散热需求,这决定了最基本的性能要求;其次是预算范围,毕竟高端设计往往伴随着更高的成本;最后是使用环境和维护能力,这关系到长期使用的可靠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