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风格
“扬州八怪”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风格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跃在扬州地区的一批画家群体,他们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新精神,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扬州八怪”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风格。
“扬州八怪”,并不专指某八个人,而是泛指代表扬州画坛新风的一批画家。
“扬州八怪”的艺术特色
他们在石涛以及另一些清初富于创新精神画家画风的影响下,发展了重视生活感受,强烈抒发心灵的阔笔写意画,尤其是花鸟写意画。因他们非统治者标榜的正宗,便慕之为怪。
“八怪”中的文人画家和职业画家,既不满于现实,又在卖画于扬州路上殊途同归,相互影响,且受市民阶层喜新尚奇的推动,所以在艺术创作上具有下述特点:师造化、抒个性、用我法、专写意、重神似、端人品和博修养。
这些职业化的文人画家和文人化的职业画家,作品尽管没有也不可能消除封建思想的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挣脱了宫廷提倡的正宗保守艺术的羁绊,或多或少的摆脱了贵逸平和的“士气”与“书卷气”,形成反映时代变化的新风貌。
“扬州八怪”的艺术风格
- 第一类:丢官后到扬州卖画的文人,如郑燮,李鱓与李方膺。
- 具有关心人生,忠于皇帝又胸存块垒的思想感情。
- 选择“四君子”等题材,诗、书、画互相生发中,发泄牢骚,表现品格,寄托“用世之志”。
- 由于感情个性的驱使,他们画风已非温文尔雅,而是或清刚跌宕,或泼辣奔放,甚至不守规矩,有所谓“霸悍气”。
- 代表人物:郑燮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并擅三绝,尤擅墨竹,经过了从“眼前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艺术化,诗情画意中歌颂了清风劲节,表达关心“民间疾苦声”的抱负。对于前人成法,他主张“学一半,撇一半”,“自探灵苗”,不泥古人,在诗、书、画上自成家数。代表作有《竹石图》、《衙斋竹图》、《兰竹图》等。
《竹石图》
《衙斋竹图》
《兰竹图》
- 第二类:一生布衣的文人画家,如金农、高翔和汪士慎。
- 他们一方面继承了抒个性、尚创造的文人画传统,另一方面从金石书法的古朴自然,似拙实巧中吸取营养。
- 作品虽时而流露不满现实的思想感情,但更多的寄托高洁的人品与不肯同流合污的情操。
- 代表人物:金农
他的思想存在矛盾。既有“寄人篱下”,怀才不遇,又“以布衣雄世”。但他修养广博。作品造意新奇,构境别致,笔墨朴秀,巧拙互用;花鸟山水,意境隽永,有生活情趣;人物肖像,形象古朴稚拙,放笔写意,别开生面。代表作有《自画像》、《月华图》、《寄人篱下》等。
《月华图》
《寄人篱下》
- 第三类:文人修养的职业画家,如黄慎、罗聘和华嵒。
- 具有广博深厚的功力,注意适应民间欣赏习惯,又因扬州风气影响,也吸取文人画之长,讲求人品,兼擅三绝,放笔写意。
- 作品题材广泛,画法精熟,亦较“谐俗”。
- 代表人物:黄慎
擅肖像、人物、山水、花鸟,来扬州后发展了大写意人物画。人物画多取材社会下层,立意有生活情趣,以狂草入画,作风粗豪奔放,气势贯通,别具一格。代表作有《渔妇图》、《携琴仕女图》、《花卉册》等。
《渔妇图》
《携琴仕女图》
《花卉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