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酒的三层境界,你到了哪一层?
品酒的三层境界,你到了哪一层?
葡萄酒的魅力在于,尽管原料相同,但不同风土条件、葡萄品种和酿造工艺都能带来独特的风味。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说的人生三重境界,品酒爱好者也会经历三个阶段的进阶之路。
初级阶段:直觉感受
初学者往往只能依靠直觉判断酒的好坏,关注点主要在酸甜苦涩等基本味觉上,以及与啤酒、白酒等其他酒类的对比。
中级阶段:专业品鉴
经过一定学习后,品酒者开始使用专业的品鉴语言,如描述酒中是否带有新鲜樱桃、椰子或皮革等香气,以及酸度和酒精度的高低。这个阶段的描述更贴近生活经验,尤其偏重花香果味的解析。
常见香气特征举例:
黑加仑子(Black Currant)
黑加仑子在欧洲广泛种植,在中国黑龙江、新疆和内蒙古等高纬度地区也有分布。这种香气常见于法国波尔多、美国纳帕等产区以赤霞珠为主的红葡萄酒中。
覆盆子(Raspberry)
覆盆子在中国超市中很容易买到,常用于描述凉爽产区的黑皮诺和品丽珠葡萄酒。
百香果(Passion Fruit)
百香果原产于南美洲巴西,近年来在中国各种百香果味的奶茶、糖果和点心中越来越常见。这种香气常用于描述新西兰的长相思葡萄酒。
接骨木花(Elderflower)
接骨木花香气清新偏酸,馥郁可人,类似水蜜桃、葡萄与梨的混合果香。在欧洲,人们会直接用接骨木花制作饮料。这种香气常见于芳香型葡萄品种的白葡萄酒中。
松露(Truffle)
松露是珍贵的食材,通常是一年生的真菌,多数在阔叶树的根部着丝生长。葡萄酒里的松露常指黑松露香气,与蘑菇、肉干以及皮革气息通常一起出现在老年份的葡萄酒中,尤其在波尔多波美侯(Pomerol)和意大利巴罗洛(Barolo)产区的老年份酒里特别常见。某些少见的老年份葡萄酒里还能闻到白松露的味道。
高级阶段:风土品鉴
当品酒者积累了丰富的品鉴经验后,会发现仅靠香气描述无法完全表达酒与酒之间的微妙差异。这时,他们可能会接触到“风土品鉴法”(geo-sensorial tasting),这种方法更强调优先关注酒进入口腔时的总体感知,包括质地触感、浓郁度、粘稠度、生津度、柔韧度、能量感、形状、余味等维度。
法国著名葡萄酒作家杰克·里戈(Jacky Rigaux)指出,世界上存在两种不同的葡萄酒:一种是风土葡萄酒,其风味特色来自对其风土身份的忠实表达;另一种是非风土的酒,源自“风味的构建”,其品质表现更易于被复制。
以单宁质感为例,第二阶段的品鉴评论通常只关心单宁的多少,但单宁还有品质粗细、软硬质地、干涩水润、生青成熟等不同维度的表现,这些都体现在口中的质感上,而且随着陈年难以被完全改变,因而特别彰显风土身份特色。比如波尔多右岸著名的白马酒庄(Château Cheval Blanc)就以细腻柔软像“羊绒”一般的单宁质感而闻名于世。
在品红葡萄酒时常常提到的单宁(某些白葡萄酒里也存在),是英文和法语中tannin的音译。单宁本身是一种有机酸,葡萄酒里的单宁主要来自酿酒葡萄的皮、梗和籽,以及陈酿用的橡木桶,也是一款红酒带来“涩”的收敛口感和酒体结构的主要因素,甚至还能影响陈年潜力。
第二阶段的品鉴评论,通常只关心单宁的多少——口感上呈现出的颗粒感密集就说重单宁,不密集则是轻单宁。但是单宁还有品质粗细、软硬质地、干涩水润、生青成熟等等不同维度的表现,都体现在口中的质感上,而且随着陈年难以被完全改变,因而特别彰显风土身份特色。比如波尔多右岸著名的白马酒庄(Château Cheval Blanc)就以细腻柔软像“羊绒”一般的单宁质感而闻名于世。2009大年很多波尔多葡萄酒“婴儿肥”的单宁质感,随着陈年演化也一直非常突出。
当然无论对于何种阶段的品鉴者,通过视觉具象化的比喻语言来描述葡萄酒,始终是一种有吸引力的尝试。比如对《神之水滴》的作者而言,1999年的宝玛(Plamer)喝起来像蒙娜丽莎,2000年份的却像达芬奇本人,1990年的罗曼尼康帝里奇堡更是像集合了百花的香味一样让人如同置身花海。
也有人求诸文学和艺术作品,将作品背后蓬勃的情感表达与喝下好酒后同样翻涌的心境链接。像罗曼尼康帝的老庄主奥贝尔·德维兰先生一样把他家的踏雪(La Tâche)比作名画中温和但威严的黎塞留大主教。但最好也和老先生一样,在后面加一句“因为这是款极度严谨,(结构)垂直的酒”,你才会获得其他人发自内心的对你葡萄酒品鉴品位和人文艺术修养的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