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路”的前世今生:从金文到现代的演变历程
汉字“路”的前世今生:从金文到现代的演变历程
“路”的字源及演变
记得在小学课本上学过这样一篇文章,“通往罗马的路不止一条。”其实这句真理直到现在我都十分受用,因为通过这篇文章我了明白了每个人要走的路其实都不一样,在一件事情上不如别人不代表什么事情都不如,那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路”吧
“路”字是在金文中发现的,并且这个字所代表的意思和字形都和我们现在的“路”字看起来很像,字形的改变并不算大,这个字左边是一个“足”字,表示和脚有关,而右边是一个“各”字,它代表着到达的意思,所以这个字的本义是指道路,就是指人们行走的路径。后来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路”字就引申出了思想或行动的方向、途径,以及地区、方面等义。
金文中的“路”
“路”的笔画虽然不少,但它在演变过程中的变化却很小,其实从篆书中就能看得出这个字在楷书里的字形,而且“路”字的繁体和简体是一个字,并没有发生变化。
《北大汉简》中的“路”
“路”的古今释义
《说文解字》:【卷二】【足部】
路,道也。从足,从各。
注:臣铉等曰:言道路人各有适也。
康熙字典》:【酉集中】【足字部】路 ·康熙笔画:13 ·部外笔画:6
《唐韵》洛故切。《集韵》《韵会》《正韵》鲁故切,并音赂。《说文》:道也。注:徐铉曰:道路,人各有适也。《释名》:路,露也。人所践蹈而露见也。《周礼·夏官·合方氏》:掌达天下之道路。《尔雅·释宫》:路,旅途也。注:途卽道也。又:一达谓之道路。注:长道。
又《尔雅·释诂》:路,大也。《诗·大雅》:厥声载路。笺:是时声音则已大矣。
又车也。《诗·魏风》:殊异乎公路。传:路,车也。《周礼·春官·巾车》:王之五路。注:王在焉曰路。《左传·桓二年》:大路越席。注:大路,玉路,祀天车也。疏:路训大也。君之所在,以大为号,门曰路门,寝曰路寝,车曰路车。
又鼓也。《周礼·地官·鼓人》:以路鼓鼓鬼享。注:路鼓,四面鼓也。
又弓也。《史记·孝武纪》:路弓乗失。
又倾𡉏貌。《荀子·富国篇》:田畴秽,都邑路。注:路谓无城郭墙垣也。
又与辂同。《礼·月令》:乗鸾路。《释文》:路本又作辂。
又姓。《急就篇》注:路,水名也。又因为县在涿郡,居者氏焉。汉有大夫路温舒。
又《集韵》历各切,音洛。《前汉·扬雄传》:尔廼虎路三嵏以为司马。注:晋灼曰:路音落。服虔曰:以竹虎落此山也。师古曰:落,纍也。以绳周遶之也。
现代释义:道路:陆~。水~。大~。同~。
路程:八千里~。~遥知马力。
(~儿)途径;门路:生~。活~儿。
条理:理~。思~。笔~。
地区;方面:南~货。外~人。各~英雄。
路线:三~进军。七~公共汽车。
种类;等次:这一~人。哪一~病?。头~货。纸有好几~。二三~角色。
用于队伍的行列,相当于“排”、“行”:四~纵队。
姓。
“路”的演变及古代书家的字
邓石如《千字文》 篆书 清代
《石门颂》 隶书 东汉
张旭《古诗四帖》 草书 唐代
黄庭坚《经伏波神祠》 行书 北宋
魏碑《杨大眼造像》 楷书 北魏
文徵明《莲杜图记》 小楷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