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传承八千年 远“骨”之音今朝仍回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文化中国行丨传承八千年 远“骨”之音今朝仍回响
引用
央视网体育频道
1.
https://news.cctv.com/2025/03/16/ARTIQnR5QEPIlFqlw5390B9m250316.shtml
贾湖骨笛是中国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吹管乐器,被誉为“中华第一笛”。它将中国七声音阶的音乐史提前到8000多年前,是中华音乐文明的重要源头。
3月16日的文化中国行,让我们认识贾湖骨笛,一起穿越千年去见证华夏先民对乐音的感知水平和创造能力。
在河南博物院,正在进行一场华夏古乐的演出。乐团复制了馆藏的土鼓陶埙等近20种乐器并配器成乐,让人们仿佛穿越到上古时期的中原大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乐器,正是贾湖骨笛。
上世纪80年代,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了一批骨笛,多为七孔,是中国出土的年代最早的吹奏乐器。贾湖骨笛将我国七声音阶的音乐史提前到了8000多年前,被誉为中华音乐文明之源。珍藏在河南博物院中的这支七孔骨笛器型完整,以它为原型的一比一复制品,能吹奏出悦耳动听的音乐。
或许是为了模仿鹤鸣、吸引猎物,又或许是为了向上天祈愿、诉说心声,8000多年前,贾湖先民将丹顶鹤翅膀上的尺骨锯截钻孔、修整成器。骨笛的音孔,直径最小的只有1毫米,每一个开孔都是十分规则的正圆形,任何音程都不超过5个音分差。早在8000多年前,他们就能在不规则的异型管上找到合理的音高排列,具备了相当高的音律水平和计算水平。
随着贾湖遗址发掘工作的不断深入,考古学者还发现了贾湖骨笛除了乐器之外更多的功能。
如今,贾湖骨笛的故事仍在继续。它随着华夏古乐团走出国门,在多个国家的文化交流演出中大放异彩。在河南漯河市,一些学校还将骨笛学习融入到社团活动中,创编了适合孩子们演奏的曲目,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骨笛声声,深远悠扬,体会中国古代先民的音乐智慧。
热门推荐
田晓鹏励志故事:八年“死磕”,《大圣归来》
北大荒高科技示范田: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北大荒智慧农田:科技种地新体验
邮件中的措辞和语气怎样把握才能既专业又不失礼貌
锦衣卫的官职等级怎么划分?锦衣卫的官职介绍
徐州心理推荐:科学应对心情低落
从心理学视角解析:如何科学管理情绪
夏日清凉必备:自制烧仙草攻略
吃烧仙草真的能降火吗?
宇峰黑凉粉:制作美味烧仙草的秘诀
春节换新机:用五行选手机提升运势
寓教于乐: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内生动力
80%的头痛与它有关,可以这样来治疗
眩晕专家赵博华:中医对眩晕症的认识和治疗方式
解决睡觉张嘴呼吸的小妙招
孩子“口呼吸”毁颜值
秋冬养生神器:黑凉粉的神奇功效
糖醋汁DIY:轻松做出酸甜美味
汉水流域古城镇防御空间营建研究
传统丧葬礼俗之下葬:坟墓的渊源和下葬风俗
春节祭祖,老人说“祭祖五不做,平安无灾祸”,分别指什么?
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指南:从道路到校园的全面解析
普法时刻 | 网约车乘客“开门杀”撞伤骑车人,责任谁承担?
专家解读:警惕性早熟低龄化趋势,日常饮食与环境等或为原因
糖尿病、甲减、骨质疏松、痛风,干细胞或可改善多种内分泌系统疾病
青春期内分泌失调怎么办?从生活到饮食全方位调理指南
判断律师的专业水平时需要参考哪些行业评价
贞子再登热搜:恐怖片中女鬼形象的心理与文化解读
可转债投资指南:策略与市场分析
大盘点 | 2024北京城市更新14个“最佳实践项目”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