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传承八千年 远“骨”之音今朝仍回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文化中国行丨传承八千年 远“骨”之音今朝仍回响
引用
央视网体育频道
1.
https://news.cctv.com/2025/03/16/ARTIQnR5QEPIlFqlw5390B9m250316.shtml
贾湖骨笛是中国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吹管乐器,被誉为“中华第一笛”。它将中国七声音阶的音乐史提前到8000多年前,是中华音乐文明的重要源头。
3月16日的文化中国行,让我们认识贾湖骨笛,一起穿越千年去见证华夏先民对乐音的感知水平和创造能力。
在河南博物院,正在进行一场华夏古乐的演出。乐团复制了馆藏的土鼓陶埙等近20种乐器并配器成乐,让人们仿佛穿越到上古时期的中原大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乐器,正是贾湖骨笛。
上世纪80年代,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了一批骨笛,多为七孔,是中国出土的年代最早的吹奏乐器。贾湖骨笛将我国七声音阶的音乐史提前到了8000多年前,被誉为中华音乐文明之源。珍藏在河南博物院中的这支七孔骨笛器型完整,以它为原型的一比一复制品,能吹奏出悦耳动听的音乐。
或许是为了模仿鹤鸣、吸引猎物,又或许是为了向上天祈愿、诉说心声,8000多年前,贾湖先民将丹顶鹤翅膀上的尺骨锯截钻孔、修整成器。骨笛的音孔,直径最小的只有1毫米,每一个开孔都是十分规则的正圆形,任何音程都不超过5个音分差。早在8000多年前,他们就能在不规则的异型管上找到合理的音高排列,具备了相当高的音律水平和计算水平。
随着贾湖遗址发掘工作的不断深入,考古学者还发现了贾湖骨笛除了乐器之外更多的功能。
如今,贾湖骨笛的故事仍在继续。它随着华夏古乐团走出国门,在多个国家的文化交流演出中大放异彩。在河南漯河市,一些学校还将骨笛学习融入到社团活动中,创编了适合孩子们演奏的曲目,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骨笛声声,深远悠扬,体会中国古代先民的音乐智慧。
热门推荐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一场融合艺术与科学的视觉考察
从马戛尔尼使团看康乾盛世:繁荣背后的隐忧
中英科学家研发双面碳纳米管电池,成本降至三成
单壁碳纳米管助力太阳能电池效率破98%,成本降70%
碳纳米管技术突破,太阳能电池成本降至三成
晚上出冷汗怎么办
睡眠时出汗多是怎么回事? 怎么处理?
股权质押融资是什么意思
如何理解股权质押的风险
日本开发新型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中国实现电导率重大突破
身份证过期不影响驾驶证使用,但这些规定要遵守
香港身份证换领启动:1970年后出生者明年5月起旧证失效
身份证换证高峰期来临,线上办理和全国通办助力便民换证
红茶菌:发酵饮品的养生之道,从功效到培养全解析
看似平凡,实则深藏玄机:揭秘写作技巧中的“欲扬先抑”奥妙
论辛弃疾词意象的创新性和交融性
月光如水,诗意千年——浅析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月光意象
元宵佳节与诗的意象之联系
秋思——张籍笔下的乡愁与人生况味
戚家刀诞生记:戚继光的抗倭武器革新
碳纳米管:提升锂电池性能的五大应用途径
全球首创碳纳米管技术问世,锂电池性能大幅提升
舆论风波致曼谷旅游遇冷,全国多地机票大跳水
大理银杏打卡地图出炉,这些摄影点位不容错过!
多因子选股模型:专业投资者的量化投资工具
公募基金半年报披露:近20只产品换手率超1500%
换手率实战指南:识别庄家动向,把握买卖时机
戚继光《纪效新书》:两大版本流传与鉴别要点
从鸳鸯阵到从严治军:戚继光<纪效新书>的军事智慧
从选兵到阵法:戚继光<纪效新书>的实战军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