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可致死 养鸟爱好者需警惕这个“隐形杀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严重可致死 养鸟爱好者需警惕这个“隐形杀手”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SN8U7QI0514R9KQ.html
伶俐可爱、喂养方便、互动性强的鹦鹉是现下许多人的理想萌宠。社交媒体上时常可见有人分享将鹦鹉放在手上、肩上乃至头上亲密互动的视频。然而人鸟这样和谐的相处模式,其实可能“暗藏危机”。
不久前,成都的一位鹦鹉爱好者李先生持续高烧5天,最高到39.4℃,并伴随着剧烈咳嗽、浑身疼痛。自行服用了一些头孢和布洛芬,但症状并没有好转。就医后被确诊得了“鹦鹉热”并住院治疗。
此前也有#女子间接接触邻居家空气确诊鹦鹉热##女子给鹦鹉人工呼吸感染鹦鹉热#等相关话题为人所关注。那么,什么是“鹦鹉热”?是否会出现人传人,如何预防呢?
什么是“鹦鹉热”?
“鹦鹉热”是一种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鹦鹉热衣原体不只鹦鹉身上有,鸽子、鸡、鸭等190余种鸟类和禽类,以及野生动物均可携带。最初这种病在鹦鹉爱好者中比较多见,所以叫“鹦鹉热”。
“鹦鹉热”流行病学知识知多少
传染源
“鹦鹉热”传染源以鸟类为主,包括鹦鹉、长尾鹦鹉、相思鸟、金丝雀、鸽子、海鸥等其他鸟类也可成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
- 人际传播十分少见。
- 鸟类可以通过受污染的水、食用粪便污染的谷物、食用受污染的尸体、吸血的外寄生虫(如虱子、螨虫和苍蝇)和巢内传播等方式在鸟类之间传播鹦鹉热衣原体。
- 人的感染是通过接触禽类的排泄物或者渗出物传播。最普遍的形式就是通过吸入干燥排泄物的微粒感染。人们也可能因为口与鸟嘴接触(接吻)或触摸已经受到感染的鸟的羽毛或组织而被传染。人接触鹦鹉热衣原体后一般在1~2周(最长可至45天内)发病。
临床症状
“鹦鹉热”部分症状与新冠、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症状较为相似,人感染后通常多为急性起病,高热、寒战,全身不适,疲惫无力,少数缓慢起病。剧烈的头痛和全身肌肉疼痛是常见的症状。部分病例可导致重症或者死亡,正确使用抗生素后,病死率低于1%。
如何预防“鹦鹉热”?
- 饲养鹦鹉等宠物鸟类时,应从正规途径购买宠物鸟,不要饲养来历不明、未经检疫的鸟类。
- 经常消毒清理鸟笼。清洁前应先湿润鸟笼,不要让带病微生物或颗粒飘散到空气中。清洁过程中戴好口罩和手套,结束后及时洗手。
- 逗鸟别太久。鸟笼要悬挂于室外通风,每次逗鸟不超过半小时
- 尽量避免家养鸟禽和野生鸟禽接触。如鸟禽发病,要及时与人隔离,避免传染。
- 若被抓挠伤需及时消毒清洁伤口,如出现发热应尽快就医
- 购买活禽时要保持距离,食用时要彻底煮熟。
(央视新闻综合大湾区之声、北京疾控中心)
热门推荐
冬日海宁观潮胜地打卡攻略:从钱塘江到冰雪世界
海宁拍照攻略:从古镇到潮水,4个必打卡景点拍摄指南
马齿苋蒲公英猪瘦肉粥:直肠癌患者的食疗新选择
华佗智慧照现代:中医治疗直肠癌的理论与实践
中药灌肠:中医治疗直肠癌的新希望
黎平天生桥:打卡世界之最!
四月黎平深度游:侗族文化与自然风光的完美融合
黎平肇兴侗寨:过侗年,听天籁之音侗族大歌
小华和小明的双胞胎成长之谜:遗传与环境的博弈
同卵双胞胎发育差异揭秘:基因突变才是关键!
专家解读:双胞胎心理行为发育差异的成因与应对之道
修文县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暑假前安全宣传教育
2024新高考选科组合与专业一览表:12种选科组合对应专业一览表!
9 种春天必吃的蔬菜,只有南方人才懂
秋冬饮食巧预防,让孩子远离鼻出血
流鼻血时如何保持冷静?这份科学应对指南请收好
夏季流鼻血?中医教你这样防!
86岁直肠癌患者饮食调理:西兰花和菠菜的作用与注意事项
探访长乐古诗中的晦翁岩龙峰寺
古寺探幽:从古诗中寻找心灵慰藉
雨后初晴看柏林:《柏林寺南望》里的寺庙美景
秋游长寿湖:一日游完全攻略
重庆长寿湖水上乐园:夏日避暑的水上天堂
未来科学大奖:个人制备储存iPS细胞成为细胞治疗应用的主要趋势
iPSC治疗脑梗取得突破:中国两项重大进展为患者带来新希望
经典动漫角色如何影响影视作品?
非著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气候宜人倚山通海,美食和古迹都不少
文物"活"起来 乡村旺起来
CBA赛程过半!有支球队看着挺猛,排名也高,实际不具备夺冠实力
WCBA季后赛八强战开赛 山西女篮陷入“得分荒” 首战告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