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治危重症的四逆汤干货
学习治危重症的四逆汤干货
四逆汤系列方剂,虽然每一首方都是非常简单的,但是每一首方都是扶大厦将倾之神剂!只有掌握熟练,关键时刻方能救人性命。详见于下:
术语解释
下利清谷:
下利清谷是指大便清稀,并杂有不消化食物。手足厥逆:
手足厥逆是指冷由四肢末端逆行而上至肘膝的症状。阴盛格阳:
阴盛格阳是脾肾阳气极虚,导致内阴寒盛,内阴寒盛反而拒阳于外,形成内真寒外假热。内真寒表现为下利清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外假热表现为身热,面红,口渴,脉大,可是身热,却反欲盖衣被。面红,却红如妆,游移不定。口渴,反欲热饮。脉大,却按之无力。
学习方剂
(一)四逆汤
组成:
附子15克,干姜4.5克,炙甘草6克。功能:
温中祛寒,回阳救逆。主治:
阳虚欲脱,症见冷汗自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讲解:
患者四肢厥逆,下利,说明脾肾阳虚。若下利见清谷,冷汗自出,脉微欲绝,说明阳气欲脱,用四逆汤。
(二)通脉四逆汤
通脉四逆汤是在四逆汤的基础上增加了附子和干姜的用量而成。
组成:
附子20克,干姜9克,炙甘草6克功效:
破阴回阳,通达内外。主治:
少阴病,阴盛格阳证,症见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讲解:
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说明是四逆汤证,若身反不恶寒,面色赤,脉虽有浮沉大小不同,但指下无力,按至筋骨全无,说明里寒外热,是阴盛格阳证,用通脉四逆汤。
(三)白通汤
白通汤是将四逆汤去掉甘草,减少干姜用量,加葱白而成。
组成:
附子15克,干姜3克,葱白4茎。功能:
破阴回阳、宣通上下。主治:
少阴病,阴盛戴阳证,症见手足厥逆,下利,面色赤,脉微。讲解:
患者手足厥逆,下利,脉微,说明是四逆汤证。若见面赤,说明真阳上越,是戴阳证,用白通汤。
(四)白通加猪胆汁汤
白通加猪胆汁汤是白通汤加人尿,猪胆汁而成。
组成:
附子15,干姜3,葱白4茎,猪胆汁6ml,人尿30ml。功能:
破阴回阳,宣通上下。主治:
少阴病,阴盛格阳证,症见下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心烦。讲解:
患者下利不止,厥逆,说明是四逆汤证。若见干呕,心烦,说明上有热,是阴盛格阳,用白通加猪胆汁汤。
(五)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是在通脉四逆汤的基础上加上猪胆汁而成。
组成:
附子15克,干姜9克,炙甘草6克,猪胆汁3mL(无猪胆,以羊胆代之)。功效:
回阳救阴。主治:
霍乱,症见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讲解:
患者呕吐,下利,手足厥逆,身反不恶寒,脉微欲绝,说明是通脉四逆汤证,若见下利停止,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说明不但真阳大虚,而且真阴也大虚,用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六)椒附白通汤
椒附白通汤是将白通加猪胆汁去掉人尿,加川椒而成。
组成:
生附子(炒黑)15克,川椒(炒黑)10克,淡干姜10克,葱白3茎,猪胆汁6mL。功用:
齐通三焦之阳,急驱浊阴。主治:
足太阴寒湿,舌白滑,甚则灰,脉迟,不食,不寐,大便窒塞,浊阴凝聚,阳伤腹痛,痛甚则肢逆。讲解:
吴鞠通的本条之文,开始就说“足太阴寒湿”,是已经判定是脾寒湿证了,故条文中未列脾阳虚的症状,从方剂用附子,干姜可以看出来肯定有脾阳虚证,必有怕冷等脾阳虚的症状。从方剂用葱白,猪胆汁可以看出来是阴盛格阳证,必有上热症状。若见舌苔白滑,说明有寒湿之邪,用椒附白通汤。
治病举例
施某,女,17岁。因发热持续不退入某医院治疗未愈,前医曾用葛根芩连汤、银翘散和白虎汤等方,而发热日增,求诊于戴氏。现症见:高热,全身冷汗不止,声低息短,四肢逆冷,面赤如朱,身重难以转侧,二便如常,不思饮,舌青滑,右脉沉细,左脉浮大无根。
分折:
四肢逆冷,声低息短,舌青滑,身重,不思饮,此为郑钦安“辨阳虚症”中列的症状,可以判定是阳虚证。此外,前医用苦寒的葛根芩连汤等方剂,发热日增,说明原来阳虚,苦寒药伤阳气,加重阳虚,进一步佐证是阳虚证无疑。而高热,面赤如朱是假热。诊断:
高热病,为真寒假热,属于阴寒过盛,真阳上越证。治法:
破阴回阳,宣通上下,用白通汤治之。处方:
附子60g(先煎煨透,舌尝无麻味后,再下余药),干姜12g,葱白3茎。2剂,水煎服。效果:
服药1剂,发热及病情如故。戴氏认为药已对证,疗效不显,是由于阴寒格拒过盛,药不能直达病所,本着“甚者从之”治则,加苦寒的猪胆汁数滴,咸寒的童便(即人尿)1杯,引阳药入阴寒之处,使热药不致为阴寒所格拒,以更好地发挥回阳救逆作用。药后热竟全退,冷汗亦止,面赤身热大为减轻,唯四肢尚冷,继以干姜附子汤峻扶元阳,交通上下:附子60g,干姜15g。服后诸症悉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