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12345热线智能化升级成全球典范,服务效率提升近3倍
广州12345热线智能化升级成全球典范,服务效率提升近3倍
近日,《全球城市热线服务与治理效能评测报告(2024)》发布,广州12345热线凭借其“人机交互智能型”服务体系成功入选优秀案例。该热线通过智能语音导航、智能座席等技术手段,大幅提升了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成为全球城市热线服务的典范。
AI赋能,热线服务智能化升级
广州12345热线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应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通过AI技术全面赋能热线服务全链条,推动热线从“传统人工型”向“人机交互智能型”升级。
智能语音导航的部署是其中一项重要创新。2023年12月,广州12345热线推出“普粤双语”智能语音导航系统。市民只需说出诉求的关键内容,系统即可通过语音识别,智能转接到相应的服务队列,省去了繁杂冗长的多层级语音菜单,减少了市民按键操作和等待时间。
智能座席助手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效率。热线创新探索国产算力和大模型技术应用到坐席辅助系统中,通过语音识别、自动填单、知识跟随、智能转派等技术,以事项分类为基础,通过系统智能化匹配所属部门,咨询业务实现秒级应答,工单自动秒派,准确率达到97%。
智能“语音小助手”则有效提升了沟通效率。它能实时转写市民与话务员的沟通过程,使话务员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快地为市民做诉求转派,有效地提升了沟通效率,单通电话平均通话时长由500秒大幅度压缩至170秒,坐席使用效能提升近3倍。
数据驱动,精准服务与治理
广州12345热线充分挖掘热线数据价值,推进基层治理数字化。通过深入分析企业及市民的诉求数据,推出“民情月历”,年度分析超过1500万条热线数据,将教育事务、产品质量、企业迁移等120个专题纳入市民及企业关注榜,将社情民意“弱信号”转化为推进工作“强信息”,助力超大城市治理向数字驱动转变。
在企业服务方面,广州12345热线构建了“热线专席+部门专家”联动格局,设立企业服务专席,为企业提供商事登记、建设工程、企业五险一金、通关贸易税务及涉企公共服务等5大类业务服务。今年1月至11月,共受理企业诉求事项78.07万件,其中直接解答61.81万件,热线受理服务满意率高达99.26%。
创新服务,提升市民满意度
广州12345热线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升市民满意度。例如,率先部署上线”普粤双语”智能语音导航,改变原有市民按键选择人工服务的方式,实现语音智能甄别和接入,对无效诉求、不合理诉求、恶意投诉的甄别分流,对老年等特殊人群的优先人工接入。
热线还注重主动推送服务,通过“广州12345”微信公众号上线“涉企政策查询助手”,开设“聚焦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专栏,发布惠企暖企政策、营商环境等涉企政策热点推文,通过语音导航等待音向来电企业播报企业年报提醒,根据热线历史诉求数据,通过短信、微信推送等方式累计向2.24万个企业主动推送年度报告、建设工程资质证书换领、年报新规、新修订《公司法》等热点政策和办事信息。
全球视野下的广州样本
在全球城市热线服务与治理效能评测中,广州12345热线展现出显著的领先优势。报告显示,广州12345热线属于整合型热线,具有高度整合、全面覆盖、高效协同的特征,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促进政府与市民之间的沟通与互动。
从功能定位上看,广州12345热线属于“热线驱动型”;从管理架构上看,属于“热线集成型”;从发展阶段上看,属于“治理赋能型”。在数智治理方面,广州12345热线与北京、武汉、首尔等城市一起,展现出明显的领先优势。
广州12345热线的创新实践,不仅为国内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全球城市热线服务与治理效能的提升贡献了中国样本。其智能化创新和服务优化,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成为连接政府与市民的重要桥梁,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