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颖医生:科学防控近视,这些方法最有效
齐颖医生:科学防控近视,这些方法最有效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2022年总体近视率高达51.9%。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家长们的焦虑情绪日益加剧。在社交平台上,关于孩子近视的话题屡见不鲜,家长们纷纷诉说自己的无奈与困惑。有的家长因孩子过早近视而抹泪失眠,有的则因孩子近视度数不断攀升而焦虑不安。
在焦虑情绪的驱使下,市场上涌现出各种声称能治疗近视的产品。从叶黄素软糖、护眼片到离焦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再到各类护眼仪、哺光仪等,令人眼花缭乱。然而,这些产品的实际效果却参差不齐,有些甚至存在夸大宣传的问题。早在2019年,国家相关部门就已明确指出,在现有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无法根治。任何宣称能够“治愈”近视的产品或方法都是不科学的。
那么,面对近视问题,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科学应对呢?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齐颖强调,家长需要树立正确的防控观念,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
科学防控:从生活方式到专业干预
研究表明,户外活动是预防近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建议,每天应保证至少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或者每周累计达到14小时。户外活动不仅能够放松眼部肌肉,还能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有助于延缓眼轴增长。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各类户外运动,如放风筝、羽毛球、篮球等,这些活动不仅有益于视力健康,还能增强体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除了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也至关重要。齐颖医生建议,要严格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每连续用眼40分钟后,应休息5-10分钟,远眺或闭目养神。同时,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做到“一尺一拳一寸”,即眼睛与书本距离一尺,身体与课桌边缘距离一拳,握笔时手指与笔尖距离一寸。此外,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是预防近视的重要环节。
对于已经近视的孩子,齐颖医生建议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矫正方法。目前,医学界认可的近视控制方法包括离焦框架眼镜、硬性透气性接触镜(RGP)、角膜塑形镜(OK镜)和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等。这些方法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定期复查,监测视力变化。
远离误区:理性对待近视防控产品
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近视防控产品,家长需要保持理性,避免盲目跟风。齐颖医生提醒,一些产品如护眼仪、眼贴等,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效果往往因人而异。过度依赖这些产品,可能会忽视了更为重要的生活方式调整和专业医疗干预。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哺光仪这类产品,虽然在一些家长中流传甚广,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待进一步验证。国家正在将其纳入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这意味着商家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才能生产和销售。家长在选择时务必谨慎,不要轻信商家的夸大宣传。
专业建议:定期检查与合理干预
齐颖医生强调,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是预防和控制近视的关键。建议学龄前儿童每半年检查一次视力,学龄期儿童每3个月检查一次。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视力变化,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
对于高度近视患者,齐颖医生特别提醒,要定期检查眼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高度近视可能引发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等严重问题,及早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
面对近视问题,家长和孩子都需要建立科学的防控观念。近视虽然无法根治,但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和必要的医疗干预,可以有效控制其发展。让我们以理性和科学的态度对待近视,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清晰、明亮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