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六百年:三大殿被烧毁五次,小火灾不计其数
故宫六百年:三大殿被烧毁五次,小火灾不计其数
故宫三大殿,作为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的精华,见证了数百年来的沧桑变迁。从1420年首次建成到1680年最后一次被烧毁,再到清朝的重建,以及之后的维护情况,这段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辉煌,也折射出王朝兴衰更替的沧桑。
远眺太和殿
1420年:雷火初袭
1420年四月初八,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雨笼罩了大明王朝的京城。一道无情的闪电击中奉天殿,熊熊的雷火顷刻间燃起。那些花费无数代价才从深山采回的楠木,瞬间成为巨大的火把,又一根接一根地倾颓。原本在大殿顶上的明黄色琉璃也在烈火中不停地坍塌,发出清脆的破碎之声。
火借风势,大火迅速蔓延开来,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相继起火,又在烈火中化为灰烬。这场大火距离紫禁城投入使用还不满百日,朱棣皇帝将其视为上天的惩罚,在“罪己诏”中表示“内心惶恐不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永乐年奉天殿
1440-1441年:重建辉煌
朱棣死后,其长子朱高炽即位仅半年就猝死。直到1440年,明英宗才下旨重建三大殿。仅仅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就依靠当年建筑时留下剩余建材,再次建起了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在内的三大殿,以及乾清宫、坤宁宫,四处角楼等。新落成的奉天殿横宽约95米,纵深约48米,面积比今天的大了将近一倍。
三大殿俯瞰
1449-1644年:屡遭雷火
1449年,正统十四年,南京,夏六月,天降雷雨,谨身、华盖等殿相继被雷电击中起火。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四月十三日,天降大雨,奉天殿再次遭雷击起火,并再次延烧至华盖、谨身二殿。这是三大殿第二次被焚毁。
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六月十九日,三大殿遭雷击,再一次燃起冲天大火。这是三大殿第三次被烧毁。
1644年:兵火浩劫
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军攻克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空无一人的皇极殿敲钟召大臣上朝,竟无一人前来。心灰意冷的崇祯被迫在景山自缢。李自成在皇极殿登基后,下令放火焚烧宫殿,这场大火从下午一直烧到晚上,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薰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这是三大殿第四次被焚毁,也是紫禁城失火最严重的一次。
中和殿保和殿
1680年:最后一次被焚毁
1680年,康熙十八年,十二月三日,6位烧火的太监在御膳房用火不慎,导致火灾,大火从膳房烧起,一路烧毁后右门、中右门、西斜廊,然后烧毁太和殿,之后大火拐了个弯,将东斜廊、中左门烧掉。这是太和殿第五次被烧毁,也是清朝统治期间唯一一次太和殿被烧毁。
康熙异常震怒,结果当年地震,虽然大赦天下,但这6个太监依旧被处以绞刑。
重建与沿用至今
康熙年间重建的三大殿,建材不再是金丝楠木,而是从东北运来的松木拼接而成。此后有清一代,宫中火灾依然不断,但再也没有波及三大殿。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横长64米,纵深37米,共有72根立柱,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宫殿建筑群。
太和殿
太和殿脊兽
明代宫殿场景
中和殿
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