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九江8大古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各具千年风韵

创作时间:
2025-01-21 19:08:1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九江8大古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各具千年风韵

九江,古称“浔阳”、“柴桑”、“江州”,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名城。历史上曾是中国三大茶市和四大米市之一,素有“九派浔阳郡,分明似画图”的美誉。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九江的8个中国传统村落,感受这些古村落的历史韵味和文化魅力。

  1. 九江市修水县黄坳乡朱砂村

九江市修水县黄坳乡朱砂村,名列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

古有桃花源,今有朱砂村。这里有星盘散布的建筑群、清澈见底的朱砂河、风光旖旎的梯田、葱葱郁郁的低山丘陵,共同勾绘出一幅钟灵毓秀、古朴静谧的田园水墨画。

石砌古桥、河道、围墙、古井、古墓和千年红豆杉、千年石楠、千年古樟等名木古树,朱砂古村落,有着浓郁的人文古韵和美好景致。

村落至今保存有大量古民居,保留着完好的历史风貌。这些朱砂古村的古建筑群落布局中央均为“堂”, 呈现了朱砂村的一大特色。整个朱砂古建筑群落体现了完整的宗族制度、家族构成的天井式民居、尊师重教的耕读文化,建筑布局与社会体系鲜明对应,体现了宗法制度下完整的聚落单元。

古村内传统建筑有新屋里、洋屋里、下位贤、三幢堂、上位贤、城下等都比较知名典型。其中,新屋里建于公元1830年,是当时大财主瞿献林所建,整体木框架,青砖灰瓦木雕门柱梁石雕窗户,二幢堂三十余间,天井三口,具有传统的赣北民居风貌。

  1. 九江市湖口县流泗镇庄前潘村

流泗镇庄前潘村,名列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

这里村址原系三国东吴都督陆逊的庄园,村前苍松翠柏,溪水长流,古称翠鹿庄。村里有庄严肃穆的宗族祠堂,鳞次栉比的青砖瓦房,寂静幽深的古巷……虽历千年,历史的痕迹依然熠熠生辉。

庄前潘村整体呈椭圆形,四座祠堂按家族四房分布散列村中,每间祠堂门前有二个旗鼓石,彰显其门庭显赫,历朝该村出九至三品官员30余人。村庄主要传统建筑柘塘书屋、古戏台、传统民居位于村中央,其建筑风格既有徽派,也有赣派。

“柘塘书屋”,建于乾隆年间,由清朝举人潘锦江构筑,用于藏书,距今约380年。内共有88根柱子,屋顶前后左右共有4个天井,属于典型的江南“四水归堂”的建筑风格。不仅其建筑传统古朴,其影响当与南昌“罗章书屋”齐名。

  1. 九江市修水县黄沙镇岭斜村箔竹自然村

九江市修水县黄沙镇箔竹村,名列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

建于明代初期,坐落于海拔 1066 米的眉毛山东南山腰,村庄海拔 600 余米。四面环山,处于盆地中央,仅有一条南向山间小路通往外界。箔竹四周山峦叠嶂,山势柔和,山形如臂,将古村环抱其中,整体山水格局形态十分优美。

箔竹村按太极八卦形式设立,自北向南流向的秀水河,将箔竹村分为崴里(郑家)、张家两个村民聚居地。沿山丘、水系之间顺应地势分布的梯田、村舍、道路,构成了一个与外界独立的世外桃源。

箔竹古村依山而建,大小不一,错落有致。整个村落格局现状完整,原始赣风格民居至今保存完好,全村不见一栋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山水格局清晰,周边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整个村落浑然一派古朴的传统特色。

村内有东西南北四方原始古门清晰可辨。有“九井”分守各处,十八巷道纵横交错。在这个村子有许多老物件,石磨、石墩、水车等仍然随处可见,另至今仍在沿用竹片引水的古老方法。这个古朴的村落,正是长江中游以南的建筑风格和民俗民风的典型代表,值得一游。

  1. 九江市修水县黄沙镇下高丽村内石陂自然村

九江市修水县黄沙镇下高丽村内石陂自然村,名列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

村落位于宗山、香炉山、天马案山和鹅颈坳所形成的谷地中,三条溪流从南山即天马案山顺势而下,在内石陂村汇集后向北流至安溪水,形成了山水环绕的生态格局,环境特色突出。

村落布局上,传统民居建筑顺应山水格局成组团状分散在田野间。其中高家老屋及其左右民居呈带状,坐北朝南,视野开扬,山、水、田之秀美一览无余。内石陂村北处的五显殿镇守了内石陂的水口,也守护内石陂几百年的安宁。

内石陂村传统建筑以民居建筑为主,建筑分布主要是集中成片式的,保存良好,分散布局在高家老屋附近、郑家湾附近以及村落的各处。清代时期保留下来的传统风貌建筑,建筑形式是土砖木,夯土形式的建筑。

  1. 九江市都昌县苏山乡鹤舍村

都昌县苏山乡境内有个鹤舍村,名列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

这里群山环抱、溪水潺潺、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又名学舍村,始建于东汉末年,成村于明代初期,发展于清代中叶,至今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

全村为袁姓一支聚族而居,是一个耕读并重,农商并立的历史古村。村内巷道纵横交错,村前池水明清如镜,村外群山,环抱连绵。成片的古屋在青山绿水的陪衬下,显得别具风貌。

鹤舍村是鄱阳湖畔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村落,村落里保留了大量明末清初时期建造的徽式建筑,自古至今村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建新宅不拆老屋。走进村落,处处古风浓郁、古宅静美。

据统计,村中现保存较完整的明清建筑有23栋,占全村现有建筑的40%,祖厅三进,占地600平方米,巷道15条,平均宽度1.5米,总长度800米,石砌长方形池塘一口,占地500平方。全村古屋、石巷保存完好程度在95%以上。

这里的古屋造型和结构整齐划一,都是长方形的大八间和小八间。无论大八间和小八间,正柱上和楼柱上都装有狮、虎、象、凤凰及寿星等木刻花撑,楼上各房间装有各式各样木刻花窗。厅堂四周装有木壁,顶端装有木顶,并刻有各种不同图案,精致且典雅。

  1. 九江市彭泽县浩山乡岚陵村

九江市彭泽县浩山乡岚陵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地处赣北边陲,浩山乡南部,位于大浩山群山环抱之中,与安徽东至永丰、泥溪镇仅一岭之隔。

村中有一口鲤鱼井颇有故事,古井位于村落中心,相传为岚陵始迁祖所建,因为状若鲤鱼,故名鲤鱼井。井不深,面积也不大,但井水清澈,四周用石板堆砌成高台。据传此井能预报天气,每当要下雨时,井水便变得浑浊,下雨过后,井水又清澈见底。

岚陵村落至今还遗存着许多有价值的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民风尤其淳朴。岚陵祠堂中仍存有清代嘉庆的“禁赌碑”,上刻族规:犯赌者,各罚银一两,酒二席;知情不举者,罚银一两正;窝藏者倍处;捉获者赏银五钱。

  1. 九江市武宁县甫田乡太平山村合港村

九江市武宁县甫田乡太平山村合港村,名列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

隐逸在太平山中,房舍沿着溪流,背依山岭地错落,土坯木构,古韵悠悠。这里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那里的房屋,溪水,长廊,田地,树木,篱笆,乱石,饭菜,值得细细品味。

该村建于清朝,传统建筑保存完好,传统建筑面积占村庄建筑总面积90%以上,保存有典型的古民居四合院2座。其中一座四合院内部阁楼、门窗、廊柱均保有精美的木刻,回廊天井以采自天然青石铺就,充满历史感。另一座四合院徽派风格建筑,其内部装修以特色青石雕刻和砖雕为主。

村落坐落于千年道场——太平山佑圣宫山脚,村民深受太平山佑圣宫道教影响, 居民多淳朴、勤劳。当地的锣鼓特色文化已传承百年。

  1. 九江市修水县布甲乡太阳村

九江市修水县布甲乡太阳村,名列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

位于布甲乡最东部,村内民居依山滨水而建。太阳村古朴纯静,历史人文久远。宋时,黄庭坚的曾祖黄中理曾在太阳山创办樱桃书院,据传在此就读的黄姓子弟中有10人高中进士。

明末,闯王李自成部分随从兵败逃至与九宫山相邻的太阳山并沿山建立了蔚为壮观的太阳48舍,至今保存完好的仍有8舍。闯王亲随们遁入太阳山后隐姓埋名,砌磡造田,种茶采药,奠定了太阳村的基本格局。

如今这里依然保存着古朴宁静的韵味。太阳村没有一栋钢筋混凝土建筑,建筑内部粘土夯地,块石铺路,古桥流水,竹木为篱,古香古色;居住其间的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

本文原文来自古村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