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2024糖尿病饮食指导:高血糖人群的主食选择
卫健委2024糖尿病饮食指导:高血糖人群的主食选择
2024年7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最新版《高血糖症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为高血糖人群和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权威的饮食指导。其中,关于主食选择的部分,提出了三个核心要点:“不低碳”、“低生糖”和“粗细配”。本文将详细解读这三个要点,并提供具体的主食推荐和实用的饮食建议。
不低碳: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应控制在45%-60%
所谓“低碳水化合物饮食”,通常指将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控制在40%以下。虽然这种饮食策略在短期内有助于控制血糖和减重,但主流医学观点并不推荐长期采用。《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指出,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用于短中期减重,但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也提到,长期采取高碳水化合物摄入(供能比>70%)或低碳水化合物摄入(供能比<40%),均有可能增加死亡风险。
因此,2024版《高血糖症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建议,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应控制在45%-60%之间。这意味着,高血糖人群和糖尿病患者不应长期采取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而应确保适量的碳水化合物摄入,以维持基本的能量需求。
低生糖:选择低GI和低GL的食物
升糖指数(GI)和血糖负荷(GL)是衡量食物对血糖影响的重要指标。GI值反映食物与葡萄糖相比的升糖能力和速度,GL值则是GI值与食物中可利用碳水化合物总量的乘积,用于评估食物对血糖的综合影响。
根据《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管理的原则及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刍议》,GI值大于70的食物属于高GI食物,55-70之间的为中GI食物,小于55的为低GI食物。《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2版)》明确指出,高血糖人群和糖尿病患者长期坚持低GI/低GL饮食,有利于血糖控制,甚至可能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粗细配:全谷物和杂粮占比至少一半
为了简化食物选择,2024版《高血糖症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建议,在制作主食时注意“粗细配”,确保每顿主食中至少一半是全谷物、杂粮等“粗粮”。全谷物和杂粮富含膳食纤维,可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有助于平稳餐后血糖。
具体来说,推荐选择糙米、全麦粉、燕麦、玉米、荞麦、青稞、高粱米、藜麦、红豆、绿豆、扁豆、芸豆等。这些食物的GI值普遍较低,适合高血糖人群和糖尿病患者食用。例如,燕麦片粥的GI值为55,荞麦面馒头的GI值为67,而红小豆(煮)的GI值仅为23.4,绿豆(煮)的GI值为27,芸豆的GI值为24。
实用主食推荐和搭配建议
- 糙米: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B族及镁,比白米更营养。
- 燕麦:含有可溶性纤维β-葡聚糖,能延缓餐后血糖上升。
- 藜麦:高蛋白、高纤维,且含铁、锌、钾等矿物质。
- 全麦面包:相比精制面包,全麦产品纤维含量更高。
- 红薯:低脂肪、高纤维,富含β-胡萝卜素。
- 土豆:淀粉含量较低,但需注意烹饪方式,避免油炸或过量食用。
- 豆类:如黑豆、红豆,富含植物蛋白与膳食纤维。
- 豆腐:低脂、高蛋白,是优质的动物蛋白替代品。
- 荞麦面:低GI值,富含纤维。
- 南瓜:低热量、高纤维,适量食用有益血糖控制。
在实际搭配中,可以尝试以下组合:
- 杂豆饭:将大米与红豆、绿豆、芸豆等杂豆按1:1比例混合煮制。
- 杂豆粥:以杂豆为主,加入少量糙米或燕麦煮成粥。
- 全麦杂粮面包:选择含全麦粉、燕麦、玉米粉等的复合杂粮面包。
饮食建议和注意事项
- 控制摄入量:每日主食摄入量应控制在150至300克之间,具体根据个人能量需求调整。
- 注意加工方式:避免选择即食、速食、膨化等过度加工的食物,这些食物的GI值通常较高。
- 监测血糖反应:不同个体对食物的血糖反应可能不同,建议结合血糖监测,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
- 合理搭配:主食应与蔬菜、优质蛋白质合理搭配,避免单一食物过量摄入。
科学合理的饮食是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关键。高血糖人群和糖尿病患者应遵循卫健委的最新指导,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如有需要,建议咨询医生或营养师,以获得更专业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