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眼科教你识别结膜下出血
南昌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眼科教你识别结膜下出血
结膜下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状况,通常表现为眼白部分出现红色血斑。很多人看到这种情况会感到恐慌,但大多数情况下,结膜下出血并不严重,也不会影响视力。南昌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眼科专家提醒您,通过了解其症状、原因和治疗方法,您可以更好地应对这种状况。
什么是结膜下出血?
结膜下出血是指位于眼白部位的结膜下微血管破裂,血液积聚于球结膜下。这种状况常单眼发病,呈片状或团状,自觉症状不明显,通常由他人或自己照镜子时被发现。
结膜下出血的症状有哪些?
结膜下出血的主要症状是眼白部分出现红色或暗红色的血斑。出血初期颜色鲜红,随后逐渐变为淡黄色,最后消失。除了眼白变红,通常没有其他不适感,如眼痛、视力模糊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可能是其他眼部疾病,应及时就医。
结膜下出血的原因是什么?
结膜下出血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
外伤:手指戳伤、戴隐形眼镜时的不当操作、异物进入眼睛后揉眼等都可能导致结膜下出血。
血管压力增高:剧烈咳嗽、打喷嚏、呕吐、举重物等动作会使球结膜小血管压力突然升高,导致血管破裂出血。
全身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也可能诱发结膜下出血。
眼部炎症: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有时也会伴随结膜下出血,但通常伴有其他症状如畏光、流泪、分泌物增多等。
如何处理结膜下出血?
单纯结膜下出血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会在1-2周内自然吸收。以下是一些护理建议:
冷敷:在出血发生后的最初24小时内,可以使用冰敷袋(用毛巾包裹)冷敷眼部,每次15-20分钟,有助于减少出血和肿胀。
热敷:24小时后,可以改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血液吸收。
避免剧烈运动:在出血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或活动,以免加重出血。
使用人工泪液:如果感到轻微的异物感,可以使用人工泪液来缓解不适。
避免使用抗凝药物:如果正在使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应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方案。
如何预防结膜下出血?
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用眼,注意眼部休息。
避免揉眼:尤其是佩戴隐形眼镜时,要特别注意不要用力揉眼。
控制基础疾病: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应积极治疗和控制。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个人用品。
南昌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眼科专家提醒您,如果发现结膜下出血,不必过于紧张。但若出血情况持续恶化,或伴有视力下降、眼痛加剧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专业的眼科检查和治疗。及时就医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