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一文读懂稽首、顿首、叩首:古代最庄重的三种跪拜礼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文读懂稽首、顿首、叩首:古代最庄重的三种跪拜礼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礼仪文化如同涓涓细流,滋养着华夏儿女的精神世界。在众多的传统礼仪中,稽首、顿首、叩首作为古代最为庄重的跪拜礼,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天地、祖先、君师的崇敬之情,也深刻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秩序与道德规范。

稽首:至高无上的敬意

稽首,是古代最隆重的跪拜礼,起源于先秦时期,盛行于秦汉以后。《周礼》中记载:“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这句话揭示了稽首的基本性质——它是臣子对君主表示最高敬意时所使用的礼节。

稽首在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男子双腿打开跪下去形成外八字状,女子跪下去时则双腿并拢。左手按右手上(掌心向内),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点在手背。这种礼仪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也用于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场合。

在道教中,稽首也是一种跪拜礼。稽首的手势和动作有特定的宗教含义,如双手交抱成拳,男子双腿分开,女子并拢,双手在腹前相交,形成特定的手势,然后进行三次跪拜。

在佛教中,稽首也是一种礼法,即以头着地之礼,弯背曲躬,头面着地,以两掌伸向被礼拜者之双足,故又称为接足礼。此种以头额触地之礼拜,为印度之最高礼节。

顿首:次于稽首的恭敬

顿首相对于稽首而言,其恭敬程度稍逊一筹,但仍是古代非常正式的跪拜礼之一。《周礼》中对顿首的解释为:“顿首,拜头叩地也。”

顿首在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覆盖右手,拱手于地,至膝前,手不分散,头急遽伸下,引头至地,稍顿即起,是拜礼中次重者,通常是古代地位相等或平辈之间互相表示敬意的礼节,也称为“叩头”。

顿首与稽首类似,但有所区别。稽首是头触地后停留一段时间,而顿首则是头触地后立即抬起,不作停留。因此,顿首在拜礼中属于次重的礼节,适用于平辈之间或地位相近的人互相表示敬意。

在书信中,“顿首”也常用作敬辞,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这个用法在古代书信中非常普遍,相当于现代书信中的“致敬”或“问好”。此外,顿首还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结尾,以表示敬意。在古代,顿首也是一种请罪的礼节,当人们有重要的事情请求时,也会用到“顿首”。

叩首:民间常用的跪拜

叩首,也称磕头,是古代民间常见的跪拜礼之一。与稽首、顿首相比,叩首的礼节性稍弱,但在表达敬意方面,同样具有重要作用。行叩首礼时,行礼者需屈膝跪地,双手扶地或抱拳于胸前,然后头部连续三次触地,每次触地后都需稍作停留再抬起。

叩首在古代社会中的应用场景极为广泛,从家庭内部的日常问候,到节日庆典的祭祀活动,再到婚丧嫁娶等人生大事的仪式中,都能见到叩首的身影。它不仅是表达敬意与感激之情的方式,也是维系家庭伦理、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稽首、顿首、叩首不仅是古代社会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生动体现。它们通过细微的差别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秩序、人际交往的规范、以及人们对自然、祖先、君师的崇敬之情。在今天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里,我们或许已不再需要频繁地行此大礼,但那份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却应永远铭记于心。

本文原文来自广东省文物保护科技中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