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AI反诈系统即将上线,科技巨头联手打击跨境诈骗
全球首个AI反诈系统即将上线,科技巨头联手打击跨境诈骗
近年来,“杀猪盘”诈骗案件频发,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据统计,仅2023年全球金融服务欺诈的总成本就高达4850亿美元。面对日益猖獗的诈骗手段,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正成为防范这类诈骗的重要利器。
大数据和AI在反诈中的具体应用
作为全球金融交易通信的中枢,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将于2025年1月推出首个应用于反诈的人工智能(AI)系统。该系统通过AI技术识别和检测每天海量交易中的异常行为,从而预防和打击全球范围内的跨境支付网络诈骗。Swift的AI欺诈检测功能将整合到现有的支付控制服务中,采用异常检测技术,通过比对历史交易数据和当前交易流程,识别潜在的异常行为。Swift还与多家知名金融机构合作,共同测试如何通过AI共享反诈数据,并利用联邦学习技术在保障数据隐私的前提下提升模型的有效性。这一创新性合作将允许各银行在不泄露机密信息的情况下,通过AI提升整个行业的反诈骗能力。
此外,基于机器学习的反电信诈骗系统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系统采用了多种先进技术和功能,包括决策树、支持向量机(SVM)算法、Django框架、MySQL数据库等。系统基于互联网公开渠道获取的电信诈骗短信数据集,利用决策树和SVM算法进行训练,建立了高效准确的反电信诈骗模型。此外,系统还引入了可视化分析和词云技术,帮助用户更直观地了解电信诈骗短信的特征和趋势。
AI技术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然而,AI技术在反诈中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AI深伪技术被用于诈骗的案例日益增多。28岁的林慧娴是一名环保分子,也是活跃的Instagram用户,有逾10万追随者。然而,频频在社交媒体分享生活动态给她带来困扰,她相信有诈骗团伙盗用她的个人信息行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教授周文柏分析阿尔丰斯的视频截屏后说,视频中的人脸缺少细节,纹理过于平滑,光影变化不足,脸部不时会出现明显抖动。“这是用了效果一般的深伪模型生成的典型画面。”不过他强调,重要的不是找出明确可用的鉴别方法,而是提高警戒心。“若没有保持警戒的习惯,也就不会想到采用那些鉴别办法。”
面对这些挑战,AI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突破。例如,英国电信公司Virgin Media O2推出一款名为“黛西”的AI聊天机器人,专门对付诈骗电话。“她”可以替用户回复可疑来电,通过答非所问、随便乱聊等方式干扰骗徒,拖延其时间。在O2发布的官方演示视频中,当骗子让“AI奶奶”输入网址时,她会装作耳朵不太好,故意拼错,骗子只能深呼吸,保持冷静,再次重复正确的网址。“AI奶奶”还会“欺骗”骗子,称网站显示了自己养的猫咪,换来的是骗子破口大骂“别再叫我亲爱的,你个蠢货”。目前,这款AI机器人已接听超过1000通诈骗电话,成功浪费骗徒数百个小时。
公众教育与防范意识
除了技术手段,提高公众防范意识也是防范“杀猪盘”诈骗的重要环节。例如,福建省三明市构建“精准防、全警防、全民防”新格局,有效提升电诈治理质效。三明警方建立“动态警情即时研判、重大案件专项研判、高发类案实时研判”工作机制,不再单纯进行“大水漫灌”式宣防,而是将具体的诈骗手法向特定人群“精准滴灌”。此外,三明公安还探索建立“乡警返乡”机制,发挥民警的“乡贤”优势、“人熟”特点、“职业”专长,全市7800余名民辅警下沉基层,实现“一村一警”或“一村一辅”。通过大数据赋能,第一时间找到预警对象熟识的警务人员,发挥“熟识警察”作用,协同社区民警快速落实预警措施。相较沿海地区,三明农村地区“山多人少”,警务资源覆盖相对不足。三明公安近两年探索建立“乡警返乡”机制,发挥民警的“乡贤”优势、“人熟”特点、“职业”专长,全市7800余名民辅警下沉基层,实现“一村一警”或“一村一辅”。
此外,公众也需要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例如,要谨慎交友,避免轻信陌生人,尤其是涉及金钱往来的请求;切勿轻易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来源不明的软件,远离高收益诱惑;保护好个人信息,不随意透露银行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一旦发现被骗,立即向警方报案并提供相关证据。
随着大数据和AI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反诈工作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时刻保持警惕,不断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安全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