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卑到“西北秦腔王”:安万的创新之路
从自卑到“西北秦腔王”:安万的创新之路
2024年末,西安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秦腔盛宴。甘肃安万秦腔艺术剧院的158人团队,在西安市中心上演了一场持续8天的演出。每天早上9点开戏,清晨5点就有观众排队等候。演出时,锣鼓声一响,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场面之热烈,甚至导致演出两次因安全原因被迫暂停。
这场演出不仅让西安市民重温了秦腔的魅力,也让一个人的名字响彻西北——他就是被赞誉为“西北秦腔王”的安万。
从自卑到自信:秦腔点亮人生
安万出生于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老君坡镇,一个自古民风淳朴、文风鼎盛的地方。然而,由于天生脸部有血管瘤,小时候的安万一度非常自卑。“我没有同桌,没有玩伴,走在路上总是躲着别人……”他回忆道。
但秦腔改变了他的人生。9岁时,安万偶然登上戏台,用翻跟头和劈叉赢得了掌声。那一刻,他意识到:“只要画了脸,上了戏台,我就可以当个‘正常人’,获得掌声和尊严。”
从此,安万下定决心要唱戏。他每天比其他学徒起得更早,练功更加刻苦。日复一日的坚持,让他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从13岁加入秦腔剧团开始,无论是花脸、须生、丑角,乃至打鼓、吹唢呐,他都能信手拈来。
创新与突破:让秦腔焕发新生
安万深知,要让秦腔这门古老艺术焕发新生,必须进行创新。他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
- 剧目改编:他花费13年时间改编成名作《兴汉图》,加入伴舞、合唱等元素,使传统剧目焕发新活力。
- 互动性增强:借鉴歌星演唱会的互动方式,设计了“秦腔大合唱”环节,让观众参与其中。这种台上台下齐唱的形式不仅提升了现场氛围,还通过网络直播吸引年轻观众,让更多人感受到秦腔的魅力。
- 现代化舞台技术:为吸引年轻观众,安万引入先进音响和灯光设备,并扩大乐队规模至40人,增加笙、军鼓等乐器,将乐池置于舞台前,提升观赏性和沉浸感。
新媒体传播:让秦腔走向全国
安万敏锐地抓住了新媒体传播的机会,将秦腔从线下舞台搬到了直播间。他的网络平台上拥有近百万粉丝,通过直播演出和带货,不仅扩大了秦腔的影响力,也为剧团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在西安演出期间,安万剧团的精彩表演通过网络直播传遍全国。据统计,仅在平凉一地,演出期间移动网络流量就环比增长367%,话务量增长241%,保障人次达到7.5万以上。而在兰州的演出中,线上线下观看人数更是超过了200万。
社会影响:带动产业,传承文化
安万的成功不仅体现在艺术成就上,他还积极带动当地产业发展。通过直播带货,他帮助家乡销售农特产品,仅在2024年7月的会宁县民俗文化月活动中,就线上线下销售当地农文旅特色产品2800余万元。
更重要的是,安万始终致力于秦腔艺术的传承。他计划在会宁建立一个秦腔大观园,包括秦腔博物馆、秦腔大剧院和秦腔培训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他实行年薪制,注重演员的人品,为新人提供实习机会,让他们感受到学有所用。
“做好人,唱好戏”,这是安万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用自己37年的坚持和创新,不仅让秦腔艺术焕发新生,也让无数人重新认识并爱上了这门古老的戏曲艺术。正如他所说:“秦腔让安万有了信仰,安万也让秦腔走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