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气球爆燃事件后,氦气球成安全首选
河南气球爆燃事件后,氦气球成安全首选
2024年12月31日晚8时22分,河南信阳万达广场发生一起氢气球爆燃事件,现场群众受到轻微灼伤。这起事件再次敲响了气球安全使用的警钟,也引发了公众对气球填充气体安全性的广泛关注。
氢气球vs氦气球:安全性大不同
氢气球和氦气球是市面上最常见的两种飘浮气球。虽然它们都能让气球飘起来,但安全性却有天壤之别。
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遇到明火、高温甚至静电都可能发生爆燃。杭州消防部门曾做过一项实验,将路边购买的所谓“氦气球”用喷枪点燃,结果气球瞬间爆炸并燃烧,产生大量火焰和焦味。实验表明,这些所谓的“氦气球”实际上填充的是氢气。
相比之下,氦气是一种惰性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反应。即使在高温或明火条件下,氦气球也不会燃烧或爆炸,安全性远高于氢气球。
市场乱象:氢气冒充氦气
尽管国家相关规定明确要求使用惰性气体(如氦气)填充气球,但市场上仍存在大量使用氢气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成本差异:氦气的价格约为氢气的十倍,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利润,不惜以氢气冒充氦气。
这种做法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2023年6月,广东揭阳发生一起氢气球爆炸事故,一名宝妈在客厅陪孩子玩耍时,孩子将手中的氢气球砸向正在使用的吹风机,瞬间引发爆炸,导致宝妈大面积烧伤。
如何选购安全气球?
选择正规渠道:尽量在正规商店或有资质的商家购买气球,避免在街头流动摊贩处购买。
确认填充气体:购买时要明确询问气球填充的是什么气体,必要时要求商家提供相关证明。
注意使用场景:即使确认是氦气球,在人员密集场所使用时也要格外小心,避免与其他易燃物品接触。
关注材质安全:选择铝膜气球而非橡胶气球,因为铝膜气球更不易燃。
遵守安全规定:不要将氢气球带入电梯等封闭空间,避免发生意外。
气球虽小,安全事大。河南信阳氢气球爆燃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安全意识不容忽视。在选购和使用气球时,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选择安全可靠的氦气球,远离易燃易爆的氢气球。只有这样,才能让欢乐的气球真正成为庆祝的使者,而不是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