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9院士聚首贵阳:现代农业论坛热议绿色创新与智慧发展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52:2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9院士聚首贵阳:现代农业论坛热议绿色创新与智慧发展

12月23日,第三届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在贵阳举行。来自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 筑牢粮食安全基石”主题展开深度研讨。

本次论坛由《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与贵州大学主办,《农资导报》与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承办,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贵州磷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支持。

论坛以农资为切入口,设置肥料减施增效与高质量发展、绿色农药创新发展、节水科技服务现代农业、人工智能与智慧农业、土壤健康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板块。

贵州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贵州大学和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将继续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经济及行业发展重大需求,充分发挥绿色农药在国家战略中的引领示范作用,特别是强化与现场各家企业在绿色农药创新、绿色植保、植保大数据等方面的合作创新,为农业现代化发展作出新贡献。

期间,贵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揭牌仪式举行。此外,贵州大学还与《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

本次论坛由《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与贵州大学主办,《农资导报》与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承办,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贵州磷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支持。

论坛现场,9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围绕各自研究领域作主题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柏连阳建议从五方面提升水稻单产:大力推广应用水稻优良品种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加强病虫害绿色防治;优化品种布局,加快主导品种推广;加快轻简化高产稳产稻作技术集成,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种植;全力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促进高产技术的普及。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福锁指出,未来的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需要实现育种潜力提升、土壤生产力提升、生产管理提升的“三位一体”,必须工农结合、多学科交叉、多主体融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周卫强调,化肥减施增效已成为全球性重大科学命题。未来,肥料研发要以农业生产需求为导向,合理开发利用磷钾资源,加快新型肥料绿色增效技术创新,关注有机肥安全科学利用,开展智能化推荐施肥技术攻关,持续深入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提出,我国农业将向五方面发力:加强AI农业研究应用;统筹推进智慧农业与数字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丘陵山区机械化;构建农产品智慧供应链;大力发展农业数字创意产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康振生建议,要积极推进智慧植保,构建基于植物免疫诱抗、传感器、系统学和生态学理念的绿色综合防控技术新体系,强化植物免疫、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生态调控、绿色农药研发等前沿问题研究,提高植保工作的精准性、时效性和科学性。

中国科学院院士、云南大学教授张克勤表示,随着高毒高残化学杀线虫剂被限用或禁用,线虫防治成为世界性难题,研究绿色安全的病原线虫生物防控策略是国家重大需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指出,智慧农业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将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有效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的矛盾。实现智慧农业,需具备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精准化作业、智慧化管理等多方面关键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西农业大学教授徐明岗强调,土壤健康是土壤质量和生态的统一体。在土壤健康评价中,微生物指标占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合成菌群在土壤学科将大有可为,其优势在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比单一菌株更高效、稳定,简单明确、可控性高。

贵州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宝安表示,贵州大学和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将以本次论坛合作为契机,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经济及行业发展重大需求,充分发挥绿色农药在国家战略中的引领示范作用,特别是强化与本次参会院士、企业在绿色农药创新、绿色植保、植保大数据等方面的合作创新,为农业现代化发展作出新贡献。

近年来,贵州通过集中政策、产业、科研等资源,积极探索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和模式。加快开展提升农机装备“耕、种、管、收”作业质量与效率行动,推动山地适用小型农机研发推广应用,正在蹚出一条适合贵州省情的智慧农机发展之路。

在北斗系统的加持下,这个“无人农场”,无疑为山区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带来了一场水稻种植的技术革命。

当前,北斗在国家重点领域、大众消费领域的普遍应用,正催生出各种“北斗+”融合应用新模式。贵州传统农业也在向精细化、智能化、集约化的方向转变。“我们希望通过‘北斗+’将先进的精准农业技术引入农业实践中,从而推进贵州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省农业农村厅总兽医师唐隆强谈道。

“现代农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有效管理农田、合理利用资源、提高产量和质量等,而北斗科技正为农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和创新解决方案。”于娜介绍,北斗系统可以通过精确定位,帮助农民确定农田的边界和土地利用情况。农民可以利用北斗导航系统精准规划农田、种植作物,并实现精确施肥、水分管理和农药使用,从而降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另外,北斗导航系统与农机智能化技术相结合,能够实现自动驾驶和精确作业。农机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路径和作业要求,自主进行耕种、播种、施肥、喷洒等作业,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北斗系统通过地理信息的收集和传输,可以提供农田的环境数据,如土壤湿度、温度等。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农田的状况,实施灾害监测和预警,减少因灾害而带来的损失。

在信息技术层面,北斗的应用,能为贵州农业生产带来什么样的帮助?

“北斗不是单纯的定位系统。”于娜更愿将北斗看作是农业的基础“装备”,“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是一个信息传感器,它能被嵌入到很多信息采集设备中,在数字化农业中,可为采集者提供高精度的时空信息。”

从不同应用角度看来,这些都是北斗农业应用非常典型的场景,基于它所收集的大数据,正在逐步改变着农业的生产与管理方式,推动着农业现代化进程。

“你看,拖拉机的方向盘下方安装了一个黑色环形装置,这是用来自动控制方向的,油门和刹车都能实现自动控制。”于娜指着屏幕介绍,使用北斗导航终端,可以自动驾驶,全部轻松搞定。

当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农用无人机安装上北斗终端,可实时监测深松整地、播种、植保、收获、秸秆还田等多个主要农业作业环节,逐步实现农场数字化、农场物联网化、农机作业监管、飞巡管理、智能灌溉。

北斗系统可以多元化利用在各个环节

随着了解的深入,记者发现北斗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还有很多,如农村电商、物流运输等方面的改进和提升。它正促使农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现代农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发展机遇。

“十四五”期间,随着国家智慧农业项目建设的推进,贵州参与了多个无人化农场项目,在探索无人驾驶农机、智能化无人农场等新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随着加大研发投入,从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到北斗定位导航终端,农机监控信息化平台到远程作业监测系统,贵州形成了一系列发展思路。

端牢中国饭碗,守住大国粮仓,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是国家战略。对于靠天吃饭的农业来说,技术的迭代发展,手段的创新优化,都是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北斗系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最终目的也是如此。

随着越来越多的北斗技术在农业领域“落地开花”,从会种地到“慧”种地,各种先进农业机械的普及,让如今的农业生产人力投入不断减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北斗科技在贵州这片广阔土地上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