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笏园:隐于潍坊的“北国小园之首”,融汇南北园林精华
十笏园:隐于潍坊的“北国小园之首”,融汇南北园林精华
十笏园,这座隐于山东潍坊繁华都市中的诗意园林,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北国小园之首”。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十笏园,历经数百年沧桑,如今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历史沿革
十笏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曾先后为胡邦佐、陈兆鸾、郭熊飞等人所有。清光绪十一年,潍县巨绅丁善宝购得此园,因其形似十块笏板而得名。丁善宝精心打造,融合南北园林之长,使十笏园成为独具特色的北方名园。
园林特色
十笏园占地3430平方米,布局严谨,疏密有致。园内有大小建筑物34处,房屋67间,假山、池塘、曲桥、回廊、亭榭、书斋、楼宇、客房等精巧结合,既有南方园林韵致,又具北方建筑特色。
十笏园
一方水池中,四照亭居其中,回廊曲桥与之相接,宛如水墨画卷。主体建筑“砚香楼”,曾是藏书读书、交流之所,身处其中仿佛还能听到当年的高谈阔论之声。
砚香楼
文化价值
十笏园吸引了许多名人雅士纷至沓来。康有为曾为十笏园赋诗一首:“峻岭寒松荫薜萝,芳池水面立红荷。我来桑下凡三宿,毕至群贤主客多。”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其对十笏园的赞美。
稳如舟小亭北门的雷文古鼎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对联
丁善宝极其仰慕郑板桥,园中精心选刻了许多郑板桥的作品。如“稳如舟”小亭北门“雷文古鼎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的对联,假山半山腰风雨亭内的壁间嵌有郑板桥书画石碑三通,回廊墙壁亦嵌有郑板桥书画石碑多块。
春雨楼
十笏园因保存完整,也成为影视剧组选景的钟爱之地。1986年版《西游记》里高小姐的闺房之景,就是在十笏园“春雨楼”拍摄的。电视剧《红高粱》的许多场景也是在十笏园拍摄。
现代保护与利用
十笏园,不仅是一处园林,更是文化传承之地。从园中的主体建筑——砚香楼的历史算起,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历史风云变幻,十笏园留下一抹沧桑;园林与时俱进,重焕勃勃生机。
1978年,十笏园被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十笏园录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潍坊市政府批准成立潍坊十笏园博物馆,馆址就设在十笏园内,为这座百年名园增添了新的内涵。2015年,山东省文物局对十笏园进行了整体检测与修复工作。此外,为了更好地传承十笏园的历史文化,带动周边地块的发展,2003年,市委、市政府决定依托十笏园建设仿古文化街区,重现潍坊历史风貌,十笏园历史文化街区由此形成。
近年来,潍坊十笏园博物馆积极打造非遗聚集区,推进非遗入景区,促进文旅深度融合。2023年招募砸铜、刺绣、核雕、茶艺、微雕五个非遗项目入驻,并设专属展区,传承非遗文化。2024年参与“2024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潍坊活动年”,与韩国安东美术馆交流砸铜、风筝、锔艺等非遗项目。
十笏园内的颂芬书屋
午后时分,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洒在十笏园的青砖灰瓦上,宁静氛围弥漫整个园子。几名学生坐在亭子里,用画笔描绘着眼前美景。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让十笏园这颗明珠在历史长河中继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