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遗址新发现:揭秘黄帝战蚩尤的秘密
涿鹿遗址新发现:揭秘黄帝战蚩尤的秘密
4月11日,“涿鹿对话”——涿鹿与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工作推进会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史学会、中国先秦史学会等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的多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涿鹿历史文化的研究阐释和未来活化利用,为讲好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中的“涿鹿故事”献计献策。
涿鹿,这片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桑干河下游的土地,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关于涿鹿的具体位置,历史上曾有多种说法,包括河北涿郡、磁县、巨鹿、涿鹿县,以及山西运城和山东济宁等地。然而,根据《史记》《水经注》等古籍记载,结合历史背景和地理特征,专家们普遍认为古涿鹿应位于今河北省涿鹿县。
涿鹿地处高原游牧文明向平原农耕文明过渡地带,在中华文明形成和早期发展阶段产生过重要影响。涿鹿大地上留有许多关于黄帝、炎帝、蚩尤征战融合的英雄传说与人文印记,与中华文明初章密切相关。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黄帝战蚩尤的传说。
关于黄帝战蚩尤的历史记载,存在多种版本。《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在阪泉之战中战胜炎帝后,蚩尤作乱,黄帝又在涿鹿之战中击败蚩尤,从而巩固了炎黄部族的首领地位。然而,《逸周书·尝麦篇》则记载,蚩尤驱逐赤帝(炎帝),赤帝求助于黄帝,二帝联手合兵,打败蚩尤于中冀之野。《山海经·大荒北经》则描述了蚩尤作兵,攻伐黄帝,双方在冀州之野大战,最终蚩尤兵败被杀。更有甚者,《龙鱼河图》记载,黄帝没有杀死蚩尤,而是“制伏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
这些不同的记载反映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正如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宫长为所言,涿鹿是炎、黄、蚩三族的前沿接触地,也是三大集团最终实现大融汇的奠基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宋镇豪认为,发生于涿鹿地区的炎、黄、蚩之间的两次战争,是不同区域文化的交融交汇,构成民族融合的催化剂,起到了推动中华文明进程的积极作用。
今年1月28日,涿鹿故城(黄帝城)址省级考古遗址公园成功挂牌,标志着桑干河流域厚重的文明积淀和历史文化遗产日益受到重视。随着炎帝黄帝蚩尤征战融合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其精神意义不断被挖掘、讨论,涿鹿为“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和角度。
涿鹿县委书记路国云在推进会上发表“涿鹿倡议”,呼吁各界共同认识涿鹿在中华文明起源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共同推进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传承中华民族根脉。中国史学会副会长戴建兵强调,从涿鹿之战到统一于黄帝部落,这一文化现象是中华文明之根,是中华文化之根,凸显了中华文化的连续性、创造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李新杰表示,“涿鹿对话”将成为河北推进历史文化研究、探源中华文明的重要平台。本次“涿鹿对话”是一次权威的对话,为河北的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工作提供了丰富而坚实的学术滋养;本次“涿鹿对话”也是一次广泛的联合,建立起了黄帝文化、中华人文先祖文化和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的“朋友圈”。“涿鹿对话”是一次宝贵的宣传机会,让世界看见古老的涿鹿,也让更多人对涿鹿未来的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和历史文化活化利用,充满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