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云县:特色产业与人居环境双轮驱动乡村振兴
左云县:特色产业与人居环境双轮驱动乡村振兴
仲冬时节,走进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三屯乡宁鲁村杂粮加工厂,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磨面机、包装机等加工设备在工人的熟练操作下飞速运转,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近年来,左云县积极推进“小杂粮振兴”,在着力解决杂粮产业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打通供需堵点上下功夫,聚焦“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全过程,利用太阳光照强、无霜期短、全年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的独特自然资源特点,持续扩大杂粮种植面积,推进谷子、高粱、胡麻、向日葵等作物发展。
“我们合作社先后流转土地4000多亩,种植的作物有谷子、黍子、玉米、油菜等,每年的收入都比较可观,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宏丰康农牧专业合作社经理赵有平说。如今,全县建成无公害小杂粮生产基地32万亩,拥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56家,被确立为省级小杂粮生产示范基地。
拥有得天独厚的“土特产”,如何把“特”字文章做大做优做强?近年来,左云县在践行“千万工程”经验中,扎根“土”资源、突出“特”优势、延伸“产”链条,正走出一条特色农业赋能乡村振兴之路。
“一秒钟生产12罐罐装沙棘饮料,一分钟就生产700多罐。”在左云县云中紫塞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加工车间里,巨型的蒸汽设备正在对沙棘进行分流加压,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紧张有序地作业。“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流水线3条及深加工线2条,生产能力达4万多吨。通过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运作模式,从沙棘果的采收、粗加工到精深细加工、副产品加工,能辐射带动当地50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户均年增收7000余元,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公司总经理陈强说。
左云县是全省沙棘种植面积和沙棘果产量较大的县之一,也是塞北地区沙棘种植特优区。近年来,该县聚焦“小沙棘、大产业、优生态、促振兴”的目标,通过“政府引导、示范带动、企业引领、农户参与”的思路,出台了扶持沙棘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截至目前,全县8个乡镇87个行政村种植沙棘2.2万亩,同时拥有近2万亩的天然沙棘林,规模达到了4万多亩,全县沙棘鲜果可达1万吨,实现产值1亿多元。
把“土特产”做成“大产业”。左云县按照“统一规划、分片布局、政府搭台、企业主导、联农带农、共同发展”的思路,以建设“一村一品”专业村、农业产业强乡(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集群为抓手,形成“圈”状发展格局,实现资金、技术、人才汇聚,推动延链补链强链,释放“圈层效应”。截至目前,全县已支持创建“一村一品”专业村47个、农业产业强乡3个,并在建“圈”中实现破“圈”,县级统筹建起了占地150亩、投资3.1亿元的乡村振兴产业园。该园区已建成标准化厂房4.2万平方米,产业园设有农副产品加工区、企业孵化基地、培训服务中心和工程岛4个功能区,为市场主体提供场地保障、创业指导、市场推广、收储物流等服务。项目竣工以来,已有山西全盛正远竹制餐具及竹制活性炭、大同朝阳花开向日葵产业一体化等4个项目入驻,年可实现营业收入13亿元。
由农业农村部主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于2024年11月28日-12月1日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举办。为了让我市区域公用品牌“大同好粮”“大同黄花”走进粤港澳,深化农业合作交流,拓宽市场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增加农民收入,我市组织31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携300多款特优农产品参展,受到了采购商和广州市民的青睐。
此次农交会,我市特色优质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企业参展,主要是:三利、大威皇、冰华、花倾城、浑源恒健、天镇锦林、广灵维多美、伊欣园面业、塞外土、雁门清高、雁门古道、云中紫塞、边塞牧羊、阳高中驰、巳林农业、天镇老袁、云冈酒业、华建油脂、立景农业、牧同乳业、口泉醋业、亿康源、尚品源等31家企业带来了黄花酱、黄芪、杂粮、亚麻籽油、杏脯、沙棘糕、沙棘原浆、口泉老醋、边塞羊肉、蒸饺等300多种名优产品,充分展示了大同市农业产业的独特魅力和丰硕成果。
各企业的产品以其优越的品质和独特的口感,赢得了大量参展客商和采购商的欢迎,现场销售一空,销售金额达到12万元,并洽谈意向客户30家,有的企业展会后还要进行登门专访。为各企业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更为大同市农产品的品牌推广和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会期间,市农业农村局还组织企业负责人参观学习了北大荒农垦展区先进的农产品包装设计,对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包装设计理念起到了促进作用。
今年来,山西省左云县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紧盯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坚持一手抓示范引领、一手抓整治提升,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
锚定目标要求。左云县把“千万工程”作为“三农”工作的“一号工程”来抓,制定出台《左云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和美乡村行动方案》,建立工作专班、示范创建、项目管理、督查推进等工作机制,形成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具体抓,农业农村和水务局牵头落实,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推进体系。目前,3个精品示范村、33个提档升级村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坚持规划先行。该县确定以“三线两河”(高速路沿线、国省道等主要公路沿线、沿十里河流域)周边村庄为重点的总体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优化产业结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形成科学合理、群众参与、适用实用的一村一方案。
目前,已初步形成长城沿线特色保护、农文旅融合村落发展带,张家场、鹊儿山十里河流域产业集聚提升带,三屯、管家堡高速沿线村落环境集中整治带,小京庄、马道头省道沿线环境优化带,进一步探索形成“产业+”、“文化+”、“生态+”等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
突出环境重点。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一体化推进厕所、污水、垃圾专项整治“三大革命”。目前,建成卫生厕所6403多座,普及率达64.6%: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98.7%,145个行改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治理管控率96%。持续推进“清洁乡村、净美家园”村庄清洁行动,深入开展环境卫生“五美庭院”评选、道德积分兑换等活动,提高村民自觉维护村庄环境意识,让村民深度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形成人人参与、户户共建长效机制:黑土口村建立“三捆绑一包干”(职责捆绑、人员捆绑、资金捆绑、划片包干)长效管护模式,形成“路洁、户净、村美”的优美环境;小京庄乡实行清洁运行市场化,将环卫保洁“外包”助推乡村面貌提“质”增“颜”。全县农村积极开展煤改电项目,乡村生产生活绿色化水平不断提升。
聚焦产业发展。该县不断优化特色农业产业布局,紧紧围绕小杂粮、马铃薯、生态肉羊等特色产业,做足做活“土特产”文章,做响做亮区域优势名品,着力打造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向全省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迈进,全县创建左云肉羊、小杂粮、沙棘饮品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13家,成为引领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力军。实施“百村光伏”行动,为集体经济薄弱村增加“阳光收入”。坚持做“家”“庭”文章,引导农民整合发展各具特色的庭院经济,把农家庭院的“方寸地”建成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室盆”,一个个农家小院充满生机,受益群众涉及5个乡镇,49个村,507户居民,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达到53.55万元。
共建美好家园。今年以来,全县启动示范村创建工程,按照布局优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六化同步”要求,有序推进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向村覆盖、向户延伸,扎实推进农村水,电、路、气、讯、网、物流提档升级,逐步实现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显著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现已建成美丽宜居示范乡村7个,为和美乡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创新乡村治理。该县坚持党建引领“五治融合”,创新基层治理新模式。强化“政治”引领,聚合力、破难题,运用“法治”手段,“浓”学法氛围,“树”法治观念,保稳定、促和谐。涌现出管家堡乡“望问问切”工作法,入选“全市社会治理创新案例。突出“德治”教化,弘扬新风正气,推近移风易俗,以厚德润百家、育文明,西街社区“一二三四””调解工作法,获评全市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下一步,该县将进一步学深悟透“千万工程”经验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坚持“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理念,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水平,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