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发布轨道交通新规划:2035年将建成22条线路,总里程达1260公里
郑州发布轨道交通新规划:2035年将建成22条线路,总里程达1260公里
近日,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示了《郑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1—2035年)》,为郑州地铁的未来发展描绘出一幅宏伟蓝图。根据规划,到2035年,郑州地铁线网总里程将达到1260公里,涵盖22条线路,包括快A线3条、快B线5条、普线14条。这一规划不仅能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出行需求,还将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升整体交通运转效率。
规划亮点:构建开放式、多层次的轨道交通系统
规划以“轨道上的郑州”为总目标,致力于构建开放式、多层次、一体化的轨道交通系统。具体来说,规划遵循三大布局原则:
中心锚固:主要枢纽和功能中心作为轨道交通线网的锚固点,选取主要交通枢纽、市级中心、次级中心等主要功能中心予以锚固。
分区差异供给:主城区加密提效,增加部分走廊和核心片区的轨道覆盖,缩短主副中心至航空港区、新城、环郑紧密协作区通达时间,强化主中心与各组团通达能力。航空港区—新郑组团联动成网,增加与主城区主要功能板块联系的直达快线,依托快线增加内部各片间直达性,基本形成完整网络。近郊组团在主走廊实现轨道快速通达,依托快线完善新城内部接驳普线。远郊组团重在与主城区实现快线直达,线路深入核心区便于地面集散。
TOD导向:以轨道建设推动城市结构优化,“人跟线走”和“线跟人走”相结合。重点加强对核心板块的轨道交通支撑。
影响与意义:打造“轨道上的郑州”
这一规划的实施将对郑州的城市交通和区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河南省社科院城市与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彭俊杰表示,地铁的联网成片、加密提效能够产生显著的“时空压缩”效应,推动郑州都市圈内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要素流实现高效集聚,进而形塑郑州城市发展新貌与居民生活新态。
发展历程:从“地铁时代”到“轨道上的郑州”
自2013年12月28日郑州地铁1号线建成开通以来,郑州正式步入“地铁时代”。近年来,“轨道上的郑州”不断跑出“加速度”,2023年郑州轨道交通总里程跻身全国前十,新增量排第一。2024年11月30日,郑州地铁6号线一期东北段开通运营,至此,郑州地铁运营线路达到11条。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里程是衡量城市交通便捷程度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11年来,从1条线到11条线,从26.2公里到371.2公里,不断刷新的里程数,让郑州地铁“版图”加速铺展,助推城市提速发展。
织线成网,线线相随。郑州第12条地铁线7号线一期和第13条地铁线8号线一期建设好消息频传。按计划,今年年底前,这两条地铁线路将建成通车,郑州地铁将实现13线并跑的线网布局,总里程突破45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