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西游记》中暗藏的释、道派系之争
解密《西游记》中暗藏的释、道派系之争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在这部文学经典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神话故事,其中藏着许多深层次的内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密《西游记》中暗藏的释、道派系之争。
释、道派系之争背景
在《西游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主要的派系:释教和道教。释教主张追求涅槃,以达到超越生死的境界;而道教则主张追求长生不死,以达到永生的境界。这两个派系的思想对于后来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东土大唐来看,李唐王朝仍然在唐玄宗时期,李隆基一直意淫自认是老子(太上老君原名“李耳”)后人,他甚至还亲自下场为道德经写过御注御书,李唐王朝的信仰分两段,前期(唐高祖李渊到武则天时期)主要国教是佛教;中后期(从唐唐玄宗开始,一直到唐朝灭亡)国教是道教。
但是这样整个唐王朝黎民百姓祭祀道家神仙和佛教释迦摩尼的都有存在。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唐朝人民信奉佛教呢?于是就有了唐太宗入冥记,让他到地府走一趟,看看孤魂野鬼,你要是不信佛的话,死后那些被你杀害的孤魂野鬼就会找你算账,十八路反王、三十六路烟尘,你的兄弟,还有你爹。
把太宗皇帝吓得半死,于是有了后来的水陆大会,唐三藏西天取经的事。《西游记》的目的就是把佛教从西天引入东土大唐,从上层打开缺口,推广佛教这个“产品”。这和利玛窦传教先从士大夫阶层入手一个道理。
释教派系
其实《西游记》开篇就有:“天生石猴,惊天动地。”这里小说写下玉帝的反应是:“天下方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然后就继续歌舞升平的。但这里小说没有一字明述佛祖的反应,其实读到小说后来你会发现:佛祖不但注意到“天生石猴”的消息,而且立即看准了石猴这个“潜力股”。
在《西游记》中,释教派系主要由观音菩萨、如来佛祖、五行山、普陀山等元素组成。其中,如来佛祖是释教的创始人,他的教义主张四大皆空,认为万物皆是虚幻的幻象,人们应该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涅槃的境界。观音菩萨则是如来佛祖的弟子,她的教义主张慈悲救苦,以渡化众生为己任。
道教派系
在《西游记》中,道教派系主要由太上老君、玉皇大帝、三清、至尊宝等元素组成。其中,太上老君是道教的创始人,他的教义主张阴阳平衡,追求长生不死的境界。玉皇大帝则是天宫的主宰,他的教义主张修炼仙法,以达到长生不死的境界。至尊宝则是道教的弟子,他的教义主张修炼仙法,以达到长生不死的境界。
释、道派系之争桥段
- 第一回合:大闹天宫
孙悟空大闹天宫天庭对于危机无法管控的情况下,请来了西方无赖佛祖,才于五行山下困住妖猴,让惊魂未定的玉帝长舒一口气,终于躲过一劫。同时,道教集团的代表——天庭也领教了佛祖的手段且对佛祖满怀感激之情。正所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这一轮斗争道教陷入被动地位,导致佛教集团在佛祖的精心策划下大获全胜:一是向天庭展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一是收服妖猴,向玉帝卖出一个天大的"人情",使整个天庭从此走上一条漫长的还债路一一取经路上降妖除怪,天庭人员随叫随到,决无违拗。佛祖为下一个胜利准备了重要条件。
- 第二回合:车迟国斗法
到了车迟国一集,虎、鹿、羊三妖供奉三清,崇道抑佛,信仰自由,本无可厚非。可取经四众到此,戏弄三清,弄法显圣,无端剿除虎力、鹿力、羊力三怪。佛家视供奉三清的虎力、鹿力、羊力为邪魔歪道,有点“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心态,而且戏弄三清之罪又该不该追究?像雷公、电母、风婆婆这样的天庭命官也无丝毫觉悟,反而积极助佛除道,实在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 第三回合:凤仙郡守
凤仙郡守与妻子斗气,推倒敬天素斋,冒犯玉帝,致使全郡百姓遭受连年旱荒之灾。玉帝因郡守无意冒犯之过,滥施淫威,迁怒百姓,怎能受到百姓爱戴?后经取经四众调停成功,一郡百姓感佛恩德,建寺供养,从此弃道向佛。玉皇大帝就是因为凤仙郡郡主打翻了祭品,他才恼羞成怒,三年不下雨。
凡此种种,取经路上类似故事俯拾皆是。此外,艮岳轩还发现:《西游记》折射出的斗争不少,佛道之争,佛家内部的派系斗争,妖怪势力与天神势力的斗争,剿灭牛魔王就是佛道携手,他们不允许一个有威胁的妖魔做大,镇定了拿破仑那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产生的影响
释教和道教的思想在中国文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释教的思想主张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超越生死的境界,这种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道教的思想主张追求长生不死的境界,这种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神仙文化产生了影响。
此外,在《西游记》中,释教和道教之间的冲突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中的文化冲突。这种文化冲突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中依然存在,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处理这种冲突,以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