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铜技术:N型电池降本增效的关键突破
电镀铜技术:N型电池降本增效的关键突破
近年来,光伏行业面临新一轮洗牌,技术迭代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在这一背景下,电镀铜技术作为新型金属化工艺,正为N型电池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电镀铜技术:光伏电池金属化的革新
光伏电池片的金属化环节是实现光电转换的关键步骤,主要包括银浆丝网印刷、银包铜丝印、激光转印、电镀铜、喷墨打印等工艺。其中,传统的丝网印刷技术虽然成熟,但高银耗量和成本问题日益凸显。电镀铜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铜电极制备工艺,有望助力光伏电池实现完全无银化。
电镀铜技术的原理是在基体金属表面通过电解方法沉积金属铜,制作铜栅线,进而作为电极收集光生伏特效应产生的载流子。与传统银浆工艺相比,电镀铜技术具备以下显著优势:
成本优势:铜的价格远低于银,使用电镀铜技术可以大幅降低银浆成本。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22年N型TOPCon电池双面银浆消耗量约115mg/片,HJT电池双面低温银浆消耗量约127mg/片。随着白银价格持续上涨,银浆成本已成为制约N型电池产业化的重要因素。
性能优势:电镀铜技术具有更优的导电性能、更好的塑性和高宽比,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池效率。此外,电镀铜工艺避免了高温烧结过程,有助于降低碳足迹。研究显示,铜代替银可以实现更低的碳足迹,因为铜的碳足迹仅为银的约1/5。
商业化进程加速
目前,电镀铜技术正处于产业化初期,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随着多家企业的介入和技术进步,这些问题正在逐步解决。例如,铜栅线脱栅、氧化与电池片良率问题已得到改善,油墨开发也取得进展,环保问题则可通过增设废水处理装置等方式解决。
多家企业在电镀铜技术领域积极布局,推动其商业化进程。例如,罗博特科在2023年完成了首次工艺验证,成功下线第一片铜栅线电池片。捷泰科技的超密细栅技术、中来股份的JSIM技术、一道新能的“一主三翼”技术路线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推进了电镀铜技术的应用。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电镀铜技术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 设备成本:电镀铜设备的初期投资相对较高,需要企业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
- 环保问题:电镀过程产生的废水处理增加了生产成本。
- 工艺良率:相比传统的丝网印刷,电镀铜工艺的良率控制仍需进一步提升。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规模效应的显现,这些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电镀铜技术作为平台型技术,有望被所有N型电池技术路线选择,包括TOPCon、HJT和XBC等。其在降本增效方面的显著优势,将为光伏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助力N型电池的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