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雨雪来袭,工贸企业如何应对?
低温雨雪来袭,工贸企业如何应对?
随着冬季的到来,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频发,这对工贸企业的安全生产带来了严峻挑战。冶金、有色、建材等多个行业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面临结冰、堵塞等问题,增加了中毒、爆炸、坍塌等事故风险。企业应加强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安全风险的研判,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确保生产安全。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管和指导,帮助企业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共同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设备设施防护
低温天气下,各类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关键。企业应定期检查设备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例如,高温炉体配套的水冷设备在低温下容易失效,这可能导致炉体烧穿、高温熔融物质泄漏,进而引发爆炸或灼烫事故。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水冷设备的防冻处理,确保其在低温环境下仍能有效工作。
此外,涉爆粉尘领域的湿式除尘器在低温下容易结冰,这会导致湿式除尘“干式运行”,增加粉尘爆炸的风险。企业应采取措施防止除尘器内部结冰,确保其正常运行。同时,干式除尘器的风压差、温度监测监控装置也容易在低温下失灵,企业需要定期检查这些装置,确保其准确可靠。
作业环境安全
冬季的低温雨雪天气会显著改变作业环境,增加各类安全事故的风险。例如,大跨度厂房容易因积雪而垮塌,大风可能导致厂区设施倒塌,积水结冰则容易导致人员滑倒摔伤或车辆事故。因此,企业应加强厂房和设施的检查维护,及时清理积雪积冰,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
在室外作业时,企业应特别注意防滑防摔措施。例如,在人员通道和工作面上设置必要的防滑设施,确保人员安全通行。对于高空作业,必须在工作面设置防滑设施,并要求作业人员系好安全带,采取一人作业一人监护的措施,以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
人员安全防护
人员安全是安全生产的核心。在冬季,企业应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避免盲目加班加点,防止因超负荷工作导致的机械故障、电气故障和人员疲劳等风险。同时,企业应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特别是在极端天气条件下,企业应避免安排不必要的室外作业,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
取暖安全也是冬季安全生产的重要方面。企业应严禁员工使用违规取暖设备,如烧煤取暖、使用大功率取暖设备等,以防止中毒和火灾事故的发生。同时,企业应确保作业场所的通风良好,特别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要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积聚,避免中毒窒息或燃爆事故的发生。
应急准备与响应
企业应完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灾害应急预案,做好应急物资准备。加强应急值守,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预警信息,及时采取预防性措施,排查并消除安全隐患。发现险情事故应立即启动响应,确保及时妥善处置。
例如,某化工厂在冬季来临前,对全厂的设备设施进行了全面检查,特别是对易受低温影响的水冷系统和除尘装置进行了重点维护。同时,企业还组织了全员安全培训,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在一次突发的暴雪天气中,由于企业提前做好了充分准备,成功避免了可能发生的设备故障和安全事故,确保了生产安全。
法律法规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需签订劳动合同,并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企业应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员工。同时,企业还应遵守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如《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据统计,2023年全国建材行业共发生301起生产安全事故,导致302人死亡。这些事故主要集中在水泥制品、石材、砖瓦等行业,事故类型以机械伤害、高处坠落为主。这充分说明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也提醒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总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不仅是口号,更是保障工人生命安全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通过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为工人创造一个更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推动社会和谐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