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医经络阻塞,教你快速疏通十二经络和任督二脉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35:0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医经络阻塞,教你快速疏通十二经络和任督二脉

经络是人体健康的基础,十二经络和任督二脉尤其重要。经络阻塞可能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如肩膀酸痛、腰背僵硬、手脚冰凉等。中医认为,人体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等主要经络。这些经络连接着体内的各个器官,还与外界环境密切相关。肺经与呼吸系统相连,心经与循环系统相关,脾经影响消化系统,肝经调节情绪,肾经掌管生殖和排泄等。

通过调理经络,我们可以全面改善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经络理论体现了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它关注人体内部各个系统之间的联系,还重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在这个理念指导下,中医是在治疗疾病,更是在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身心的整体平衡。

01

简单有效的调理方法

拍打经络

甩手操,是一种广泛适用且易于掌握的锻炼方式。其核心在于通过对手腕、足跟、膝盖等部位的拉伸,有效刺激体内的12条经络,从而推动气血的顺畅循环。
从中医的角度看,气血的迅速流通有助于身体及时排除毒素和废物。
同时,气血的滋养对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乃至整个身体都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还有助于延缓衰老、延长寿命。值得一提的是,甩手操对于中老年人常见的老年痴呆、高血压、脑梗、心脏病、支气管炎、关节炎等慢性病,也具有一定的辅助调理作用。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几种甩手操的做法。

1.平甩操
起始动作为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保持自然呼吸,双手提升至胸前,与地面保持平行且掌心朝下。
接着,双手应如钟摆般自然地向后甩动,此过程中需保持放松,避免刻意用力。
在连续摆臂五次后,当手向后甩的同时,双膝应微微弯曲,并轻松地进行上下蹲起动作两次。建议根据个人体力和舒适度,持续此套动作2~3分钟。
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人可能会遇到气血运行不畅的问题,而平甩操能有效促进四肢的协调运动,助力气血流通,并缓解因气血淤堵而引发的疼痛。

2.弯腰甩手操
首先,双脚分开站立,身体前倾,双臂垂在身前,进行左右交叉的甩手动作。
初学者可以从小幅度的甩动开始练习,然后逐渐增大甩动范围,直至达到一个舒适的状态。建议持续进行此动作20~30次。
虽然表面上看似只有手部在运动,但实际上这一动作能带动颈、肩、胸和背部的活动,有助于全身气血的流通和经络的通畅。特别是手部的甩动,能刺激三焦经,从而加速新陈代谢,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为身体减负,进而促进健康和长寿。

3.弓步甩手操
开始时,采取扎马步的姿势,并确保十个脚趾轻轻抓地。随后,缓缓将手臂上抬至与肩膀平行,再自然地向后甩落,如此反复进行。
为了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建议每次进行弓步甩手操时持续2~3分钟。
这一动作能有效地刺激体内的手三阴和手三阳这六条经络,有助于调节体内的清浊气息,减轻肌肉疲劳,并有效地缓解肩颈部的疼痛问题。

搓八髎
在完成甩手操,使身体初步苏醒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通过搓八髎来深化对腰肾的保养,进而全面激活体内的气血流动。
八髎穴,并非单一的穴位,而是由腰骶部的八个穴位共同组成,它们对称分布在身体的两侧,每侧各四个,被誉为调节人体气血的关键所在。
操作指南:利用手掌,从上髎穴起始,有序地向下推擦至次髎穴、中髎穴,直至下髎穴。建议以每分钟30~50次的频率进行,这样可以有效地刺激膀胱经与督脉。
身体的诸多不适,如头晕、乏力、精神萎靡、胸闷和呼吸短促等,往往与经络不通、气血瘀滞紧密相关。特别是在清晨时分,若气血流通受阻,更易出现上述症状。此时,对八髎穴的适当搓揉,能够显著促进全身气血的顺畅流动。当您在搓揉后感到腰椎部位仿佛有一股暖流涌向四肢时,那便是气血得到疏通的明显信号。
对于众多老年朋友而言,腰腿疼痛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疼痛表现在腿部,但问题的根源往往在于腰部气血的不畅。因此,当下肢关节或肌肉出现疼痛、畏寒等症状时,对腰部八髎穴的细致搓揉,将大有裨益。

踮脚跟
推荐采取坐姿,双腿适度并拢,然后用力踮起脚跟并向下跺脚,此动作重复36次为佳。
脚,被形象地喻为人体的“第二心脏”。它不仅支撑着我们的身体,更在气血运行、脏腑联通以及内外沟通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脚跟部位,恰恰是肾脏的反射区域。肾脏作为先天之本,主导着骨髓的生成与血液的化生。因此,跺脚跟这一简单动作,不仅能够有效刺激肾脏,还能促进腿部血液的循环,进而温暖全身。
对于肾气不足的人群而言,踮脚后跟的动作还有助于刺激足三阴经,从而推动气血的顺畅运行,显著改善怕冷、足跟痛等与肾气不足相关的症状。

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通过燃烧艾草产生的热量,施以适度的温热刺激,通过经络传导的方式,达到治病和保健的效果。这种疗法主要用于补肾固元、补阳壮阳、改善四肢冰凉、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和增强体质,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艾灸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目前艾灸常用的方法是悬灸。悬灸,就是把艾条点燃,悬于身体的穴位和经络之上施灸的一种灸法,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

温和灸 ▼
将艾条一头点燃,悬在施灸部位上,一般大约3厘米,固定不移,让我们的身体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一般一个穴位灸3~5分钟,灸到皮肤稍起红晕,感觉温热就可以了。温和灸用处有温经通络、散寒祛邪、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能力。

雀啄灸 ▼
将艾条一头点燃,悬在施灸部位,大约3厘米之上,然后将艾条象鸟雀啄食一样,做一上一下移动,使艾条与施灸部位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雀啄灸多用于急症和儿科疾病等。

回旋灸 ▼
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约3厘米高度,然后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移动范围约3厘米左右。本灸法多用于面积比较大的疾病,比如风湿痹痛和皮肤问题等。

艾灸的功效
行气通络
可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对于外因侵袭导致的气血凝滞、经络受阻,艾灸具有显著的疗效。

疏风散寒
治疗风寒侵袭之外感,营卫气血失调诸证。

安神助眠
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的抗寒能力,预防感冒等症状。

培补脾肾
治疗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和肾虚阴亏、腰膝无力等症。

经络按摩

足临泣穴位于足背部,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是人体上下交汇的关键点。它直接连通任督二脉,能够影响任督二脉的开启与否。此外,足临泣穴具有清热解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可以有效消除任督二脉中的堵塞。

许多病人在接受针灸或按摩治疗时,当治疗师操作足临泣穴时,他们会有一种像电流流过的感觉,整个人就像被唤醒了一般,精神焕发。他们的焦虑、压力瞬间消失,整个人都变得轻松和舒适。这正是任督二脉被打开,生命能量开始自由流动的体验。

可以先用手指轻轻按压足临泣穴的位置,感受穴位的凹陷感。
用适量的力度,以揉、推、按等方式进行按摩。经络疏通公众号提示可以选择按摩5-10分钟,每天进行1-2次,或根据个人需要和舒适感进行调整。

注意!按摩时要保持呼吸平稳,放松身体,避免用力过猛。

02

日常保健的重要性

在日常保健中,我们可以更多地运用经络理论来调理身体、预防疾病;而在遇到急性病或重症时,则应该及时就医,接受现代医学的治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