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研究:全球近半数青少年受心理健康问题困扰
柳叶刀研究:全球近半数青少年受心理健康问题困扰
近期,《柳叶刀·精神病学》发布了一项令人震惊的研究报告:全球范围内,10岁至24岁人群中心理疾病占比高达45%,而用于心理健康照护的卫生预算却仅有2%。这一研究由澳大利亚奥尔根青年心理健康卓越中心执行主任帕特里克·麦克戈里主导,历时五年,吸引了全球50多名专家参与。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年轻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恶化趋势,还警示我们这一问题已进入危险阶段,可能危及社会凝聚力和生产力。
心理健康的“黑狗”:无处不在的威胁
抑郁症,这头被称为“黑狗”的心理疾病,正悄然吞噬着全球数亿人的生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3.5亿人患有抑郁症,预计到2030年将成为全球疾病负担最大的疾病。在中国,焦虑障碍终身患病率为7.6%,抑郁障碍为6.8%,全国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已达581万人。
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长聘教授严超赣的研究团队通过大脑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揭示了抑郁症患者大脑中默认网络(DMN)的功能连接异常。这种异常可能导致患者陷入反刍思维的循环,难以摆脱负面情绪。严超赣教授指出,这种异常的功能连接可能是抑郁症患者陷入负性思维的神经基础。
压力之源: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困境
当代年轻人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从物质层面来看,过去20年间,学生债务持续攀升,新老两代人之间的财富差距不断扩大,就业难度日益加大。在精神层面,互联网虽为年轻人提供了精神家园,但监管不力的社交媒体和数字平台却在助长政治极化,有害信息泛滥成灾。
一项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显示,升学压力和父母期望是影响青少年焦虑(抑郁)的主要因素。在影响青少年焦虑(抑郁)的各种因素中,选择最多的为“升学压力”,占比高达54.66%;其次为“父母期望”,占比43.55%。此外,学校考试评比、教师言行、人际交往、成长困惑等也是重要因素。
健康之殇:心理问题的全方位影响
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还对社会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每年约有70万人结束自己的生命。2019年,在15岁至29岁人群中,自杀是第四大死因。世界经济论坛2011年报告指出,在非传染性疾病中,心理疾病是导致全球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损失的最主要原因。
更令人担忧的是,心理健康问题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一项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的研究发现,治疗焦虑和抑郁能显著降低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率、急诊次数和再次住院风险。研究数据表明,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结合效果最佳,可将死亡风险降低64%,急诊风险降低74%,再次住院风险降低75%。
应对之道:多管齐下的解决方案
面对这场全球性的心理健康危机,社会各界正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在政策层面,专家呼吁各国政府加大对心理健康领域的公共资金投入,改善住房可负担性,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在教育层面,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如四川省商贸学校就在德阳市教育局和德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指导下,完成了2024年度全校师生的心理健康测评工作。
在个人层面,专家建议通过运动、冥想等方法来缓解压力。清华大学教授严超赣提出“连接”理论,强调与家人、朋友、自然、世界的连接是抑郁的解药。他建议关注当下,观照内心,建立丰富的社会网络和多样的人际关系,以保持心理的健康和平衡。
结语:共同应对,共筑未来
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学校、家庭和个人共同努力。正如严超赣教授所说:“如果我们想看到下一代健康成长,如果我们想确保社会凝聚力和生产力,世界必须变得真实起来。”让我们携手行动,为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社会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