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大研究揭秘:熬夜真的会让你变胖!
宾大研究揭秘:熬夜真的会让你变胖!
近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团队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再次证实了熬夜与肥胖之间存在直接联系。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具体的科学机制,还为预防和治疗肥胖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揭示:熬夜如何影响食欲和体重
研究团队通过小鼠实验发现,当肝脏的生物钟(昼夜节律)失调时,会通过肝迷走神经向大脑发送错误的节律信号。这些信号会误导大脑在非活动时间段(如本应休息的时间)诱导食欲,导致不正常的进食行为。具体来说,研究人员构建了两种肝脏分子钟紊乱的小鼠模型:一种是删除肝脏中的PER2基因(HepDKO小鼠),另一种是删除肝脏中的BMAL1基因(HepBKO小鼠)。结果显示,与正常小鼠相比,HepDKO小鼠在24小时内的总摄食量增加,特别是在光照期(非活动时间)的进食量显著增加。
科学机制:肝脏节律与大脑信号的互动
进一步的研究揭示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复杂机制。研究团队对小鼠下丘脑弓状核(ARC)的基因表达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HepDKO小鼠的节律性基因表达受到影响。尽管一些与食欲相关的基因(如AgRP和NPY)的表达节律没有显著变化,但与抑制食欲相关的肽(如POMC和CART)在特定时间点的表达却显著减少。这一发现表明,肝脏节律紊乱可能通过迷走神经传递信号,影响大脑的进食控制机制。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研究人员在HepDKO小鼠中进行了迷走神经切断术。结果显示,切断肝迷走神经后,小鼠的异常摄食行为得到纠正,总摄食量减少,进食时间从光照期移至黑暗期,恢复了正常的进食节律。更重要的是,接受肝迷走神经切断术的小鼠在高脂饮食喂养下,体重增加更少,食量减少,耗氧量增加,活动量增加。这一发现表明,通过干预肝迷走神经,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由高脂饮食和昼夜节律失调引起的肥胖。
其他研究:昼夜节律紊乱的多重影响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这项研究并非孤立的发现。其他研究也证实了昼夜节律紊乱对代谢健康的深远影响。例如,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研究表明,熬夜会打乱人体内与血糖调节、能量代谢和炎症相关蛋白质的节律,进而促进慢性代谢疾病的发展。夜班工作者体内的大多数蛋白质节律会发生显著变化,葡萄糖节律几乎完全逆转,导致胰岛素生产和灵敏性不再同步。这种节律紊乱可能导致血糖水平异常,进而损害细胞和器官,增加长期健康风险。
此外,一项发表在Nature上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昼夜节律紊乱对脂肪代谢的影响。研究发现,即使每天睡够8小时但作息不规律也会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脂肪组织中IL-17A的昼夜节律性表达受到光照和饮食模式的调控,规律的作息和饮食对维持正常的脂肪代谢至关重要。
实用建议:如何避免熬夜带来的健康风险
基于这些研究发现,专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预防肥胖及相关代谢疾病:
-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避免熬夜和日夜颠倒。
- 合理安排饮食时间:避免在夜间进食,特别是在睡觉前2-3小时内不要进食。
- 增加运动量:适量的体育活动可以帮助调节身体节律,改善代谢功能。
- 减少电子设备使用:晚上减少对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使用,避免蓝光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这项研究首次揭示了肝脏生物钟紊乱通过迷走神经传递错误信号,导致大脑在非活动时间段诱导食欲,从而增加进食量和体重的新机制。这一发现不仅为理解肥胖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还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潜在靶点。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讨肝迷走神经在代谢调节中的具体作用,为预防和治疗肥胖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