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磁波刀研发成功,无创治疗脑部疾病获专家共识
国产磁波刀研发成功,无创治疗脑部疾病获专家共识
近日,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hinese Medical Journal》在线发表了由解放军总医院牵头、佛山市中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兼MRI室主任周守国参与制定的《经颅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英文版)》。这一权威指南不仅标志着中国在该领域的最新进展,更为全球医疗界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
磁波刀技术:革命性的神经调控技术
磁波刀,又称为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MRgFUS),是一种先进的神经调控技术。它利用磁共振成像(MRI)进行精准定位和温度监测,同时使用聚焦超声波对靶组织进行热消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这种技术具有无创、安全、高效等特点,为治疗各种脑部疾病开辟了新途径。
磁波刀技术的工作原理类似于相控阵雷达,通过相位实时调控实现多模式精准聚焦。其头盔式超声换能器具有超过1000个超声阵元,能够根据患者颅骨情况进行高阶聚焦算法调整,确保超声波精准聚焦。磁共振成像技术则用于精确控制消融靶点的大小(2-5mm)和位置(精度<1mm),并提供实时热反馈,持续监控靶点温度,保障患者安全。
与传统脑部手术相比,磁波刀技术具有显著优势:
- 无创性:无需开颅或植入物,患者全程清醒
- 安全性高:精准控制消融范围,减少感染风险
- 高效便捷:门诊即可完成,单次治疗约2-3小时,术后快速恢复
临床应用现状
目前,磁波刀技术已在全球百余家知名医疗机构投入临床使用,为过万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实施了安全无创的脑部手术。该技术已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等多家监管机构的审批。
在适应症方面,磁波刀技术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疾病:
- 特发性震颤: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 帕金森病:特别是以震颤为主要症状的患者
- 运动障碍型帕金森病:FDA于2021年将其纳入适应症范围
国产磁波刀系统的突破
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沈国峰研究员团队联合多家机构,在陈亚珠院士的指导下成功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磁共振引导相控聚焦超声”无创治疗技术,并开发出国产“磁波刀”系列产品。该技术已突破“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手术操作全程可视化,大幅度提升了聚焦超声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动物实验阶段,研究团队以灵长类动物恒河猴为实验对象,验证了自主研发的国产“磁波刀”设备的系统安全性及有效性。第一代用于脑部疾病治疗的国产“磁波刀”系统将聚焦于特发性震颤、震颤主导型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型帕金森病的热消融治疗。未来,该技术还将拓展至脑胶质瘤、癫痫、阿尔兹海默症、抑郁症、强迫症、神经疼痛等脑部神经和精神系统疾病的治疗。
未来展望
随着《经颅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的发布,磁波刀技术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应用和发展将迎来新的阶段。该共识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明确的治疗策略,还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佛山市中医院自2017年开始引进磁波刀治疗系统,周守国团队在华南地区率先将其应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等相关疾病。团队的相关成果已在多家SCI杂志上发表,并将继续探索治疗新靶点和新的临床治疗适应症。
磁波刀技术的出现为脑部疾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特别是对于那些不适合或不愿意接受传统手术的患者。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磁波刀有望在更多类型的脑部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