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研究揭示积极心态与心理健康的动态相互作用
北大研究揭示积极心态与心理健康的动态相互作用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甘怡群教授课题组在高影响力学术期刊Emotion在线发表最新研究,采用动态结构方程模型揭示了压力有利心态、情绪成长型心态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研究发现,情绪成长型心态的提升显著预测了随后抑郁症状的减少和生活满意度的提升,为理解积极心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动态关联提供了全新视角。
传统观点认为,压力往往与负面结果(如抑郁、焦虑)相关,因此人们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压力。然而,研究表明,积极的压力心态与更好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比如,认为压力是促进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契机(即压力有利心态),或相信负面情绪是可以改变和控制的(即情绪成长型心态),都对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然而,目前还很少研究从动态角度探讨在现实压力情境下,积极心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动态关系。
因此,本研究采用生态瞬时评估的方法,对196名成年人进行了每天4次、连续10至12天的评估。研究使用动态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情绪成长型心态与心理健康(抑郁症状和生活满意度)的双向关系,并考察了压力有利心态的调节作用。
研究发现,情绪成长型心态的提升显著预测了随后抑郁症状的减少和生活满意度的提升;生活满意度的提升也能进一步增强随后的情绪成长型心态。重要的是,对于拥有更强压力有利心态的个体而言,抑郁症状与随后的情绪成长型心态的负向关联,以及生活满意度与随后的情绪成长型心态的正向关联更为显著。
图1:动态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总结
注:多水平动态结构方程模型估计了特质压力心态对情绪成长心态与抑郁症状(上图)和生活满意度(下图)之间动态耦合的影响。GME = 情绪成长心态;DEP = 抑郁症状;SWL = 生活满意度;μ 表示平均值。a 表示显著路径,为保持图表清晰,部分路径未显示。
这项研究为理解积极心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动态关联提供了全新视角,并具有重要的实践启发意义。通过培养积极心态,可能有助于减少抑郁症状的风险,并提升生活满意度,为心理健康干预措施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文的第一作者为甘怡群教授课题组2022级博士生胡军,通讯作者为甘怡群教授。论文的合作者包括课题组博士生黄慧清、已毕业博士生鞠芊芊、博士生吴雪冰,新加坡国立大学心理学院硕士生李炳慧,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胡月琴教授。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1094)和陈仲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发展基金(2022YJ003-LC)的资助。
参考文献:
Hu, J., Huang, H., Ju, Q., Wu, X., Li, B., Hu, Y., Gan, Y.* (2024). Exploring the interplay between stress-is-enhancing mindsets, emotional growth mindsets, and mental health: Dynamic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Emo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