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体质如何安全吃小龙虾?
过敏体质如何安全吃小龙虾?
夏季到了,小龙虾成了餐桌上的宠儿,但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来说,食用小龙虾需要特别小心。近年来,小龙虾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关系引发关注,如何安全食用小龙虾成为许多人关心的话题。
过敏体质与小龙虾
贝类过敏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某些海洋动物蛋白质产生的非典型反应。贝类主要包括甲壳类(如虾、螃蟹、龙虾)和软体类(如鱿鱼、牡蛎、扇贝)。对贝类过敏的人需要避免所有贝类和含有贝类的产品,外出就餐时需特别小心,阅读食品标签以避免交叉污染,并随身携带肾上腺素注射器以应对严重过敏反应。
对甲壳类过敏的人群应避免食用甲壳类食物,以及可能含有这些食物的加工产品。甲壳类食物包括对虾、螃蟹(如湖蟹、江蟹、河蟹、海蟹等)、龙虾、螯虾(如小龙虾、波士顿龙虾)、口虾蛄(又称皮皮虾、虾爬子)等食物,以免引起皮疹、瘙痒、皮肤潮红、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过敏反应。
安全食用小龙虾指南
选购要点: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小龙虾,避免在路边小摊购买,也不要自行到江边或河沟捕捞野生小龙虾进食。野外水质状况不明,小龙虾的品质无法保证。尤其是在洪涝灾害期间,食用养殖用水引自江水或养殖场被洪水漫堤倒灌的人工养殖小龙虾的风险较高。选购时要多加注意:闻气味,生长于良好环境(水域)的小龙虾带有一股自然的虾腥味,没有腐败等异味;看外观,新鲜的小龙虾鲜亮饱满,外壳干净、色泽均匀,虾头虾尾紧密连接,尾部弯曲有力;判活力,鲜活小龙虾四肢完整、活动敏捷。如外界物体靠近小龙虾正面时,其螯足会张牙舞爪,说明活力很强。
烹饪注意事项:在烹饪小龙虾时,一定要将其烧熟煮透,避免未熟的小龙虾中存在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引发相关疾病。烹调温度一定要达到100℃,并且持续加热20分钟以上使其完全熟透。如果小龙虾是在冰箱中冷藏保存,更要适当延长加热时间。冷藏后虾壳变硬,增长时间才能熟透。不要加工死亡、感官异常或味道不新鲜的小龙虾。小龙虾的虾头含有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虾线是其消化道。家庭烹饪前,可去除虾头、虾线。在外就餐时,如发现未清除小龙虾头部和虾线,建议在食用时尽量去除。
食用量控制:过敏体质人群不宜食用小龙虾,普通人群也不可过量食用。对于高尿酸及过敏人群,食用大量小龙虾会增加痛风、过敏的风险。如吃完小龙虾24小时内出现全身酸痛乏力,四肢肿胀、酱油色尿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配合医生治疗和问询,协助医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过敏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贝类过敏症状通常在食用或接触贝类后几分钟至一小时内开始出现。这可能包括:荨麻疹、皮肤瘙痒、发炎、鼻塞、嘴唇、面部、舌头和咽喉或其他身体部位肿胀、哮鸣或呼吸困难、咳嗽、呛噎或咽喉胀痛、腹痛、腹泻、恶心或呕吐、头晕、头重脚轻或昏厥。严重过敏反应可能导致严重且可能危及生命的过敏反应,即严重过敏反应。您在接触使您过敏的物质后,几秒到几分钟内就可能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并迅速恶化。对贝类的严重过敏反应是一种医疗急症。严重过敏反应需要立即注射肾上腺素治疗,并前往急诊室就医。如果未能立即治疗,严重过敏反应可能致命。
严重过敏反应会使免疫系统释放出大量化学物质,这可能导致休克。严重过敏反应的体征和症状包括:导致呼吸困难的咽喉或舌头肿胀或者咽喉发紧(气道收缩)、咳嗽、呛噎或哮鸣,并伴有呼吸困难、休克,伴有血压严重下降及急促或微弱的脉搏、严重皮疹、荨麻疹、发痒或肿胀、恶心、呕吐或腹泻、头晕、头重脚轻或昏厥。
通过紧急注射肾上腺素来治疗严重过敏反应。如果您有可能对贝类产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则应始终携带可注射的肾上腺素(Auvi-Q、EpiPen 等)。如果您患有贝类过敏,请咨询医务人员是否需要随身携带紧急肾上腺素及其使用方法。考虑佩戴医疗预警手环或颈环,以便他人知道您患有食物过敏。
夏季是食用小龙虾的消费旺季,过敏体质人群通过谨慎选择和合理食用,安全享受小龙虾美食。